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时讯

您现在的位置:

【院长访谈】中医药学院院长吕志平:中西医兼容并蓄,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文理兼招

时间:2017-07-04     作者:黄瑶 统筹:王红卫 摄像:夏涛   编辑:王宇涵   点击:
新闻摘要: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创办于1975年,当时为全军唯一集教医研为一体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也是全军最早成立中医药研究所的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创办于1975年,当时为全军唯一集教医研为一体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也是全军最早成立中医药研究所的机构。2004年8月随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撤系建院,正式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校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在西医院校中办中医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走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夯实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中医药优质教育教学平台;以传承培养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师资队伍;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以开放共享协同为机制,建成一批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平台,逐渐形成了以上这五个方面中西医兼容并蓄的学院特色。

学院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先后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211” 三期重点学科,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成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有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6个(中医肾病、中医脑病、中医痹病、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药学科已被确定为我校四大重点建设的技术平台和四大特色学科群之一,先后纳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四重建设”,获学科建设经费4000余万元。2015年,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群成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势学科之一。

学院依托重点学科建设,积极转化学科优势为教学资源,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品牌专业。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7项质量工程,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37个省级质量工程,逐步构建了优质的中医药教学平台。学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名牌优势专业“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基地,也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新西兰针灸学校本科生交流基地。

国内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

学院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药制药5个本科专业,在校中医药本科生超过2000人、研究生近200人,是全国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中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

2017年全国本科生招生计划分别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100人、中医学专业100人、针灸推拿学专业60人、中药学专业60人、中药制药专业40人。其中,中医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为文理兼招专业。

学院以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科群与学位点建设。目前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可招收专业性博士学位,已经建成了中医药全部的三个一级学科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人才完整培养体系。同时中西医结合医学还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大批名医、名师在此执掌教鞭,薪火相传

中医药学院秉承军队光荣传统,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治学方针,建立起了自身学科优势和教学特色,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充满活力的教学精英,其学术水平地位和影响力享誉海内外。臧堃堂、陈宝田、罗佳波、罗仁、刘晓伟等一大批名医、名师都曾在此执掌教鞭,他们爱岗敬业、厚德济世、严谨笃学、淡泊名利的师表风范激励后辈,在一代又一代南方医中医人中薪火相传。

学院目前拥有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人、军队育才金奖教师1人、银奖教师3人、全军优秀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总后优秀教师3人、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名师1人、广东省名中医4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等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还聘请了陈可冀院士、吴伟康、王向阳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荣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全国中医药各类教师竞赛中屡获佳绩。杨路、安海燕、张东淑、冯文林等分别获得过全国中医、中药和针灸推拿青年基本功教师竞赛一等奖和多媒体一等奖。

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学院利用综合大学现代医学教学资源丰富,学科设置齐全的优势,构建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见习实习、技能培训、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创业活动等组成的教学体系。目前,中西医、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实习医院有38家,包括直属教学医院5家,非直属医院3家,其中三甲医院有28家,包括南方医院、珠江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有实习基地27家,包括了3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广东省药检所、广州市药检所、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中科院南海洋研究所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学院搭建的多元实践平台包括广东省中医药学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产学研基地等,配备本科生科研导师,加大创业经费投入,并与企业合作设立大学生学业奖学金和创业基金,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近四届我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评委推荐特色奖1项(全国5项)。近四届全国挑战杯科技大赛获二等奖1项。

探索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自2013年开始,学院设立南方医科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班”,以探索“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互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毕业生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率高出约全国30个百分点,自2014年起中医执业医师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中西医执业医师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六。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出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制前为军队培养中医专业人才1500多名,曾经全军各级医院中医科中80%以上的科主任是学院的毕业生,90%以上的中医医师是学院的学生或进修生。先后培养出广东药学院郭姣校长、解放军301总医院海南分院周登峰副院长等为代表的优秀管理工作者和以国家杰青李晓明、朱心红等为代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中西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升研率平均为32.6%;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4%左右,升研率平均为34.6%;中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将近100%,升研率平均为20%;各专业保研人数由学校根据专业人数分配,中西医专业每年有4个名额,其他各专业名额2个左右。

建成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重视产学研结合

学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优质的现代医学学科和实验室资源,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大大提升了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拥有中药和西药临床药理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中药化妆品工程中心、1个广州市中药品种开发中心(肝病)。

2004年以来,学院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360余项,获科研经费9000多万元。其中包括 “863”、“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课题9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90余项,市厅级以上课题150余项。发表统计源期刊以上科研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开发中药新药2个。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学院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重视科技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颗粒等中药新药,产品畅销国内外,累计产值都分别逾20亿。注射用双黄连分针剂是世界时第一个中药粉针剂,目前产值也早已超过20亿;双黄连分针剂、葛根芩连微丸被国家列入首批中医急诊必备药。近年来研发转化的10余个中药新药和保健品,正成为10多家医药企业的龙头产品。目前学院正在研发“保肝宁”、“清风胶囊”、“维康颗粒”等30余个中药新药和中医药保健产品。学院逐渐成熟的中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正在为医药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成果。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瑾:把职业当成热爱的事业干

周瑾,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以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挽救众多患者生命;她用学科前沿知识,做好全院教学培训工作;她深入防疫第一线,分批次调度5294人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扎根临床27年,周瑾早就练成了一名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她秉持“护士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

2023广州庆“5·12”国际护士节暨广州百名好护士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杨硕被评为2023年“广州好护士”。重症医学科(ICU),每逢节假日就是医护最忙之时。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杨硕又是在值班中度过。他所在的ICU还是珠江ECMO救治中心,每天都要备班,24小时待命。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众视野,被冠以“魔肺”...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