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外宣

您现在的位置:

【羊城晚报】面对疫情大考,广东高校交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答卷”

时间:2021-01-0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亮   编辑:黄瑶   点击:
新闻摘要:1月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揭牌仪式。从“经济与管理学院”变身“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学校为提高公卫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蓄势待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疫情的大考面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出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的短板。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广东高校如何响应社会需求,交出培养人才的“新答卷”?广...

1月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揭牌仪式。从“经济与管理学院”变身“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学校为提高公卫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蓄势待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疫情的大考面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出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的短板。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广东高校如何响应社会需求,交出培养人才的“新答卷”?

广州中医药大学:

努力将新学院打造成“中医药名片”

“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意味着学院内涵建设迈出新步伐。”揭牌仪式上,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提出,希望该校尽快发展成为全省高层次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广东省卫生政策制定的有影响力的智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揭牌仪式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更名是学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努力把学院建设为‘中医药名片’。”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尚成表示,新学院将按照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计划第一步新设预防医学、中医药防疫、公共健康政策等几个国家急需、面向未来的学科。学院将联合预防医学教研室、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相关科室等校内机构,整合预防医学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完善已有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最终达到“强特色,入主流”目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通过持续性的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非医学科和中医学的“捆绑效应”,突出主体、强化两翼,大力推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发展,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周尚成认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复合模式,弥合临床和预防医学的裂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

“新学院的建设恰是学校利用学院已有的管理学、心理学基础,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公共卫生专业的复合度,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人才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处置能力。”周尚成说。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招生扩大2倍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有“卫生行业的MBA”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新冠疫情的新挑战,也对MPH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卢次勇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强化MPH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MPH培养规模。2020年,中大MPH招生较前一年数量扩大了2倍,把MPH教育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2019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带一路”全球卫生尼泊尔实践项目 图/学校供图

2020年,中大入选教育部及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为此建立和完善了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与MPH教育的衔接。

在强化医教协同方面,加强与省级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合作,加强“双师型”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导师选聘标准,聘任行业领域知名专家进入研究生课堂教学,并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并参与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MPH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同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中大正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MPH双学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实施“医学+MPH”双学位研究生培养。每年选拔临床、口腔、护理等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兼修MPH,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设立校级专项奖学金。

“我们还深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科的融通,拓展与优化MPH招生领域。”卢次勇表示,学院将医学检验检测、健康管理、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执法、大数据科学、心理疏导、大众传媒等纳入培养内容,建立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学校还将试点开展应用型公共卫生博士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培养模式。学校要培养能领导我国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控实践中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为此,制定的培养方案将全球卫生、健康影响因素、新发传染病、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复合度,丰富人才培养的方向,全面提升岗位胜任力、应急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推动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南方医科大学:

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2020年,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要求加快培养公共卫生等专业紧缺人才,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杏芬指出,这次抗疫反映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短缺,研究生培养过程多存在重理论、重科研、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不强,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模式类同的情况,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的短板更突出。

202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刘文辉在大年初一申请就地加入武汉市防控队伍,奋战抗疫第一线 图/学校供图

南方医科大学将如何抓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培养公共卫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我们将努力培养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杨杏芬表示,接下来学校将围绕精准培养目标、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完善培养体系、转变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分类人才培养改革,着力培养团队精神好、专业基础厚、知识结构宽、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能够应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行动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卓越人才。

2020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建“击冠”青年志愿队,26名研究生奔赴广东省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力抗疫图/学校供图

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行政能力相结合,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卓越人才。围绕热带传染病防控、慢病监测与干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风险控制、卫生应急等方向,实施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实施高校-实践机构“全程双导师”协同育人培养体系,加强核心理论学习、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据悉,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作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已培养毕业数百名学术型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为MPH培养单位,已累计培养260多名毕业生;该校中葡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学位项目以及商务部援外公共卫生硕士(国际MPH)等特色项目,迄今为“一带一路”等国家培养了290多名博士、170多名MPH毕业生。

广州医科大学:

医防结合,开设卫生应急培养特色班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巧媛介绍说,从2018年起,广医公卫学院就与广州市疾控中心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双方合作成立了广医公共卫生研究院,建立了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新发传染病等多个科研方向。2020年联合开设“公共卫生应急特色班”,是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的新产物。

“接下来,我们还要把‘医’和‘防’结合起来。临床医生在公共卫生应急中发挥着‘前哨’作用,临床医生不能只看到病人、病情,还要学会从群体的角度来分析处理健康问题。”杨巧媛透露,学校正在计划修订2020年临床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针对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开展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应急等不同的课程,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本科培养的全过程,让未来的临床医生具备公共卫生意识。

目前,广医已完成2020年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的招生工作,招生人数从前一年的15人增加到38人。2020年,广医以广州市疾控中心为依托,增加了卫生应急方向的MPH培养方向,以满足目前公共卫生应急人才的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newsDetail/110059/1397913.html?isShare=true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瑾:把职业当成热爱的事业干

周瑾,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以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挽救众多患者生命;她用学科前沿知识,做好全院教学培训工作;她深入防疫第一线,分批次调度5294人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扎根临床27年,周瑾早就练成了一名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她秉持“护士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

2023广州庆“5·12”国际护士节暨广州百名好护士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杨硕被评为2023年“广州好护士”。重症医学科(ICU),每逢节假日就是医护最忙之时。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杨硕又是在值班中度过。他所在的ICU还是珠江ECMO救治中心,每天都要备班,24小时待命。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众视野,被冠以“魔肺”...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