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9年第一期(1月15日)第三版

时间:2019-01-16     点击:
新闻摘要:遇见更好的自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 医旅长且苦,有梦便可期 姚廷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南方医科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第六届全国解剖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发表北大中文核心论文5篇。不知不觉又到了冬季了,这竟然是我大学时光里的最后一个冬天了,不禁感慨,的确应了那句老话,“流年似水,岁月如歌。”甚是惭愧,虽然从入学开始就...

 

 


遇见更好的自己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

 

 

医旅长且苦,有梦便可期

 


   姚廷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南方医科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第六届全国解剖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发表北大中文核心论文5篇。

不知不觉又到了冬季了,这竟然是我大学时光里的最后一个冬天了,不禁感慨,的确应了那句老话,“流年似水,岁月如歌。”甚是惭愧,虽然从入学开始就以国奖为目标,但直到现在,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才第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但这也不失为温暖的安排,也正好给我一次机会回顾大学五年的高山低谷,也希望为后来者带去一点微弱的光。
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世间万物,凡是美好之物必然是易逝的。是的,诚然大学对于当时刚刚入学的我们是全新的开始,但是从第一天开始,这个全新的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漫漫大学之路,大家只有入学的第一天是处于同一起跑线,往后从第二天开始,彼此的差距就在慢慢拉开,而如今大学之路已悄然接近终点,现在彼此的差距也更加鲜明:有的人优秀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人在这段旅程中找到了一生挚爱,有的人走着走着却迷失了自己……
   不单是大学时光,甚至整个人生,也就是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的一个过程,亘古不变的是,我们从来都只能掌握和改变今天。我想我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奖,也在于我把大学时光里大部分的“今天”都认真对待了。所以,时光易逝,昭华不再,被一两句话所触动而去短暂地努力是容易的,有内心强大的驱动继而长久持续地努力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而这毫无疑问是优秀者和平庸者的最大区别。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一,但有些东西你必须掌握
   每个人的成才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参考前人所走的道路,但眼前的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有的人专业知识扎实,虽是实习生,但在临床上表现沉着老练;有的人英语很棒,不光是四六级高分,考过雅思托福,更能在国际会议上和外国人流利讨论科学问题甚至在会议上做外语报告;有的人醉心科研,耐得住寂寞,一遍一遍地重复实验,在毕业的时候几篇SCI在手。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旦选择了便坚定地走下去,并且一定要在过程中学会及时调整,不能保证不走错一步,但必须要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去走。
   于我自己而言,我每一个学期都会认认真真学习专业课,毕竟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医学生,学好专业课是基本要求,只有在能保证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追求外语和科研。整个大学的每一门课我都坚持预习和复习,大一大二的课程比较少也相对简单,能够轻松应对,但是在大三往后,随着课程数目增多,难度提高,课外科研任务逐渐繁重,并且加入了见习和实习安排,每一门课程都坚持去预习和复习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和内心驱动,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一堆任务面前沉下心来去逐一攻破。专业课的学习没有窍门,唯有踏踏实实去学,做好预习和复习,只要认真学必定会有所收获,最后的考试成绩也当然不会差。
   对于科研,我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的,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一直待了3年,期间一直学习制作标本,做简单的基础实验,后来慢慢开始撰写综述,再后来开始撰写论述。到现在,我一共发表了5篇中文核心论文,一篇SCI在修,这整个过程可谓是充满了艰辛。但科研是时代的潮流,本科生的科研任务会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在能够在本科阶段发表论文的是少部分同学,我相信往后的几年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文章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对于英语,不管是普通英语还是专业医学英语,我们都必须注意平常的积累。英语不能突击,所以必须把学习英语当做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久而久之,它会成为一个习惯,那样坚持学英语也就显得不那么苦了。大学期间,我经历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面试,小到社团的面试和竞选班委的面试,大的包括转专业面试和保研面试等等,英语都是必考项目。掌握好英语,我才能把我内心所想在更大更好的舞台上表达出来,我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成果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
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如今,我站在大学时光的尾巴上,明年我将开启全新的研究生时光,本科时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成为过往,我将重新去经历迷茫和挫折,再一次真真切切地让自己去经历那些绕不过的泥潭,然后又硬生生将自己挣扎出来。活在当下,这四个字已然刻在我的骨子里。现在,既是终点,更是起点,来时的路已经不可回头,而未来就在脚下,带上勇气,我已经准备好新的征程了。

 

 

 

对医学满怀敬畏

 


   陈振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过去的两年,我无数次对未来产生过彷徨,但每次从彷徨中走出,我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报考志愿时我的父亲对我说,医生培养周期长,选择读医,你能耐得住那份寂寞吗?我的一位八年制学长亦告诫我,读医难,难在你不能满足考个九十分,难在责任重大。的确,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意味着你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成才,意味着你肩上负担着无数个生命、无数家庭的希望,但我坚信,把一个人从鬼门关上拉回来,这种成就感是别的职业无法比拟的。于是,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我最终报考了临床医学这门专业。
   我觉得我能学好那么多门课程,秘诀只在于四个字--天道酬勤。其实我也不算特别勤奋,亦会有懈怠的时候,但每次懈怠完我都会跟自己说,好了,该去图书馆看看书了,不然功课落下了,你拿什么去救治病人呢。这份责任的负担感,以及对生命科学热爱,我想,正是支撑起我自律的源泉吧。
   本科这两年半里,我曾无数次迷茫过--在图书馆看书一遍又一遍依然不能好好记住,我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在实验课上失手将神经、血管弄断,我感觉到自己的“外科梦”离自己的距离像是远了一步。但每一次从迷茫中走出,都会给予我更大的力量。记不住那么便再看多几遍,手不够灵巧便多加练习,慢慢地,我发现我学到的各科知识在我的脑子里发生化学反应变得融会贯通了,手也愈发灵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的我每每想到很遥远的未来,心里都仍然都会有种莫名的恐惧,我会担心自己不能成为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一位体恤病人痛苦的医生,但每当陷入恐惧的时候我会安慰自己,走好现在的每一步,那么以后碰到的困难终将会有办法解决。
   在大二暑假,我有机会在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张小勇教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研。我曾守着老鼠一个晚上,但得出来的结果与预期相反。在实验里,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便会有收获”在科研领域是不成立的,科研就像是朝黑暗中放了一枪,能击中猎物还是放了空枪都是未知的,我们做的很多东西结果出来往往与预期会有差异,这让我痛苦过,但渐渐的,我慢慢开始感受到科研的纯粹--一种探索未知的喜悦与兴奋,我也更能理解卡尔·萨根的那句“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

 

 

 


立足当下,志存高远

 


   白鑫,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15级学生。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学校奖学金一等奖、班举俊企业家奖学金,多次获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及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曾受省教育厅和学校资助前往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研学,并由于在该项目中的优异表现,省厅推选于2019年再度赴美交流。入学以来,绩点及综合测评一直位列专业第一,发表了三篇SCI。

    勤思好问,高效学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还有无尽的事情待我尝试,还有无穷的知识待我学习,切记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用以充实自己。我自知资质普通,也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唯手熟尔”。所以,合理安排时间,权衡好学习、工作和科研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遇到问题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向同学请教,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得到知识的启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大学期间我一边利用自己的学习优势帮助同学,另一边也不断从同学身上学习闪光点。我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验及时与同学分享,同时又借鉴同学们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服务同学,奉献自我
   作为专业的团支书,我一直致力于为同学们服务,上传下达校团委和院团总支的文件和消息,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党团的新动向;准确无误地完成团实力统计等团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推优、智慧团建准入等基本工作;积极开展班会活动,组织策划导医活动及专业晚会,积极参加校团委和院团总支举办的比赛活动,并配合辅导员和其他班干管理专业事务。带领团支部多次荣获校级及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并在班服设计大赛中荣获全校一等奖。
   有付出才有收获,在初期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刚开始我感到十分不适应,未能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及学习时间。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从某种角度说团支部为我提供了一个衔接大学与社会的平台。其次,在团支部的工作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团支部的工作可谓多、繁、杂--从导医活动到举办专业晚会,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绝非易事。担任团支书的三年多时间,我学会了如何在繁杂的事物中理清思路,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海外游学,开阔眼界
   经过学院及学校的评选,我代表学校于2018年8月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开展的“助梦扬帆”海外研学项目,在哈佛大学研学的日子,尽管面临紧张而有压力的全英授课及课堂展示,但教授们在学业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及鼓励。由于在该项目中的优异表现,省厅推选我于2019年再度赴美交流。2018年9月,经过学院推选,我参加了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的校际交流项目,深入医学院课堂,体验北美医学教育。
   两次海外游学的经历对我来说收获颇多--走出国门,近距离接触、了解北美的医疗教育、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国外课堂自由开放的上课氛围、浓厚的学术气息以及教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我也对今后的生活和职业道路有了新的规划。我希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忘初心,做一个心中有责任和担当的医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走自己的路

 


   薛杏,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7-2018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2016-2017南方医科大学校级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以第二作者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上发表综述1篇。

一直以来,很喜欢《诗经·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也很喜欢用来形容对学医之路的追溯。学医之后,才明白,这是一条漫长而荆棘遍野的路。因此,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而又不会轻易迷路的小道,甚是必要。
   17岁的女孩,年少轻狂,骄傲地扬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于是,在2015年9月,那个微雨飘飘的午后,我走进这座被郁郁树荫掩埋的校园,迎接属于白衣的岁月。
   大一伊始,曾像所有热情洋溢的同学们一样,积极地报名许多组织、社团,想要在大学里掌握一门关于“交际”的本领。然而却未能如愿,各大组织、社团纷纷拒绝了我的热情。因此,每日的我便是把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学习上,与别人不同的大概是比较多的休息时间吧。不过,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每日下午我也会前往香山旁边的荷亭,向师兄学习吹箫的技艺。从练习发音到8个音符无缝切换,再到完整的吹下一首《华胥引》,一个秋天走到了尽头。练箫、学习两件事几近占据了大一所有的时间。虽然没能参加社团,但是学习时间很充裕。正当我想当然的以为,只要付出的时间比别人多就会比别人成绩好的时候,细胞生物学与基化的分数给了我迎头一棒,成绩竟然在年级100多名,大一下半年的时间里沮丧一直萦绕心头。我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真的学不会,还是学习方法不对?为了提高成绩,我牢记着“时间花的比别人多不意味着你会”这一句话,将图书馆划进每日必到之处,细细摸索属于我的一套学习方法--边看边写,辅以做题,复习一遍记不住的,便复习三遍。直到将神经系统的每条神经走向背了五遍,大一的生涯也走到了尽头。这一次,我的成绩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总绩点排到了年级14。看到成绩的刹那,我才意识到,别人的学习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只有自己一笔一划,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也才不会迷路。除了摸索学习方法,我也未曾放弃校园美好的生活,作为我们学院羽毛球赛的志愿者,我有幸见识到同学们高超的球技与飒爽的英姿,虽不能下场一起挥汗,但心中不乏激越。箫,亦不从我的世界消失,《华胥引》《红颜旧》《苏格兰民歌》……构成了我的有声世界。
   我对国奖的想法,初始只是希望,有填表的资格。后来看到一位优秀的师兄在国奖经验交流会上神采飞扬,我羡慕不已。可我告诉朋友,我会成为像他这样优秀的人,但不会重复他的人生,我会走出我自己的人生之路。大二一年,我继续大一研究出的那套学习方法,在不起眼的角落,将一个又一个医学词汇塞入脑海。那一年绩点年级第9,然而我的蛙泳只有78分。虽然失去了填表的资格,但是我不曾气馁,“填表”依旧是那个永不放弃的追求。除了学习之余,大二成了挑战自我的一年。参加学院的迎新活动,趣味运动会,甚至在院运会100米的跑道上留下我的足迹……最让我无悔的是参加朝阳支教队的贺州支教活动,从面试选拔到每周两次的试讲,每周三次的体训,一层层筛选下来,我在7月中旬,踏上了前往贺州的高铁,去迎接那片未知的山水、未知的孩子、以及未知的支教生活。
   大三学业更加繁重,而我也开始了在科研与学习的天平中摇摆不定,学习还是科研,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我最终摆正了天平,学习为主,科研为辅,主次分明。大三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一年,药理诊断、内科外科,每一门都是治病救人的基础,每一门都是救死扶伤的必须。搬回本部之后,便很喜欢本部的图书馆,它是我的第二个小窝,只要不上课,总窝在图书馆4楼B区。那是阳光最充沛的区域,而抬头就能看见考研的师兄师姐认真学习的侧脸,我想,那是我见过最美的角度。学习内外科之前,每日6点半起,凌晨12点入眠,是我的日常,而在备考内外科的时候,我见过了凌晨2点、3点、4点乃至5点的明月。最终以绩点第2,综测第4的成绩结束了大三。这一年,也曾拿起笔,写下了喜爱的文字;这一年,我让自己忙成陀螺,学综述发文章,也在忙碌中享受劳累过后甜美的梦乡;这一年,我终于成了那个有资格“填表”的人。
   其实我从不认为我有什么过人之处,比别人勤奋?比别人聪明?不,我只是更加喜欢走自己的路,无论学习、亦或生活,摸索一条最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路,将每一天都过成原创,才是我的法宝。
   所以,走自己的路吧,不要仅仅去把别人的优秀之路Ctrl+C和Ctrl+V。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见闻】王晖迪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6月25日-30日,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德国林岛召开,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何彦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晖迪受邀现场参会。同时,王晖迪被林岛学术委员会选中在大会上作口头汇报,站在国际学术平台向世界分享课题组相关研究,并获得与往届诺奖获得者及世界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渊源林岛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是发现、培养、凝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刘伊丽:年逾九旬仍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

编者按:我校南方医院刘伊丽教授牢记从医初心和使命,70年来满腔热情地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无怨无悔;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超声造影剂,惠及无数患者;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推荐年轻有为的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刘伊丽教授90岁生日之际,特发此文,祝她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刘伊丽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