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学校党委书记张玉润以“守护健康 共筑未来,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学家”为题,为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2023级、2024级的同学们讲授了思政第一课。他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带领大家了解公共卫生的起源以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演变,勉励同学们立志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学家,为祖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公共卫生是维护人民健康的有力保障
从群体研究到微观治疗,从独树一帜的流行病学到三足鼎立的现代医学,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详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张玉润聚焦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以人类认识和征服传染病的历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张玉润强调,公共卫生体系是全民健康的上游堤坝,承担着从源头控制致病因素、降低全社会疾病负担、帮助医疗卫生体系提质增效的重要使命,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防患于未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张玉润谈到,公共卫生是根植于整个社会功能体系中的体制机制和价值观。只有全社会都把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作为自觉自愿的思想理念和自动反应的行为准则,公共卫生体系才是强大的。
张玉润用“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和“时代楷模”骆抗先的事迹指引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公共卫生学家是实践的而非理论的,是大众的而非个人的,是专业的而非学术的,是给社会看病给人群下处方。”他勉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人民健康的伟大使命,在实践中磨砺本领、增长才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行动。
勇担时代使命,争做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学家
思政第一课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作为新时代公卫人,我们肩负着预防疾病、保障大众健康的重任。这堂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激励我像前辈们一样,为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添砖加瓦。”贺智娟同学表示。
刘冬阳同学说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学家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要积极锤炼本领,在服务社会中涵养济世情怀,努力成长为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专家。”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申玉杰主持授课活动。学校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全体党员,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共同聆听了思政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