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了第四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我校博士医疗队、南方医院肝病中心被命名为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兰和魁被命名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受命名的50个示范点和50名标兵,由各地各部门层层遴选推荐,覆盖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这些示范点和标兵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作奉献,是新时代模范弘扬雷锋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博士医疗队: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依托“大南医”,服务各地区
我校博士医疗队是依托“大南医”优势,以我校博士研究生为主力的“学雷锋”医疗服务团队。自1999年成立以来,该团队充分发挥博士生及导师(技术顾问)的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和偏远地区,全力服务于当地群众的健康事业,积极促进落后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医疗队的足迹遍布广东省内各地,还远赴西藏林芝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多次深入广东河源、乐昌等地基层村镇定点开展医疗献爱心活动;2016年5月开展系列“健康进社区,南医来帮您”广州社区义诊活动,2016年9月赴揭西开展"两学一做,党员争先"大型义诊三次;2017年5月赴顺德开展“关爱健康,情系马冈”义诊服务;2017年7月赴揭西赤新村开展“喜迎十九大 助力精准扶贫”医疗扶贫活动;2017年11月赴云浮开展“医心贯彻十九大,爱心惠民健康路”活动。
心系老百姓,义诊暖人心
通过为村民建立医疗档案,在队员们两年多认真细致的跟踪治疗下,雄伟村某村民原本只能靠双手撑地艰难挪动的三姐妹,病情最重的老大已可以站立起来并蹒跚的行走了,6年没有出过家门的老二已可以独立走到村边的小路上了,更可喜的是16岁的小妹妹已经可以正常上学了;在粤东一次义诊中,我们的队员利用简陋的检查设备正确诊断了一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年轻女患者,该患者从发病起5个小时内得不到针对性的治疗,就会导致永久性耳聋,正确的诊断为成功治疗该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赴某基层部队连队义诊时,我们的队员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战士们感慨“没想到医学院校的博士生会到咱这偏远山沟的连队来为我们检查身体,送医送药”;在深入社区,为敬老院孤寡老人义诊后,老人们握着队员的手连声道谢,并自发齐唱《社会主义好》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博士医疗队系列“学雷锋”活动一直以来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扬。2017年,医疗队又免费为基层老百姓送医送药达5万余元,切实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困难。
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南方医院肝病中心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三。学科自成立以来,恪守“崇德笃行 开拓创新”科训,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模式。
开展基层医生培训和肝病科普宣传常态化
为了加强基层医生培训、科普教育和医疗扶贫,成立骆抗先工作室。该工作室是由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骆抗先发起,长期坚持乙肝防治与科普的使命。目前,工作室致力于在湛江、昆明、英德、惠州等基层医院设立分站,分阶段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2006年开通“骆抗先的新浪博客”平台,面向乙肝患者及肝病专科医生,目前访问量超过1300万,博客定期更新乙肝相关科普文章,只为了让群众正确认识和面对乙肝。2012年与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开展“肝病频道”肝病网络信息平台,由侯金林教授担任主编,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各专家将担任肝病论坛版主,由专家亲自撰写和审核肝病资讯,确保内容科学、准确,依托平台搜集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开展患者教育活动,累计服务超过3万人次。
转化临床和科研成果公益化
学科于2015年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公益项目,创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希望通过对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采取综合预防策略,最大限度减少母婴传播,最终实现乙肝传播的完全阻断。目前该项目在全国已建立10家示范基地,辐射115家项目医院,并培训超过1500名基层医生,惠及1万多名乙肝孕妇,工作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
侯金林教授科研团队首创一系列慢乙肝抗病毒优化治疗新方案,描绘中国慢乙肝治疗蓝图。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Hepatology等,研究结果先后被欧洲、美国、亚太以及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引用22次并在国内50多个城市训讲,培训6000余名医务人员,成果在国内至少100多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全国26万多慢乙肝患者采用项目组的治疗新方案,大幅度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研究同时推动价格低廉的国产抗病毒药物普遍使用,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该研究团队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结构学定量创新肝活检诊断的新技术策略,制定了我国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流程,形成国内首个专家共识,可使60%~80%慢乙肝患者免于肝活检。
立足公共卫生事业终身化
学科积极投身传染病防治事业第一线,疫情面前临危不乱,通过选派专家教授开展义诊、举办科普讲座、为政府献计献策、参与媒体宣传等方法正确引导公众,为我省市传染病的防治事业做出重大的贡献。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学科主动出击,临危不惧,全力抢救,创造了广东省和全军综合医院单个科室收治“非典”患者最多、治愈率最高、死亡率低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率的成绩。科室组建“心肝情缘”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义诊、赠药、免费体检等服务超过200次,惠及民众达2万人次,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珠江医院兰和魁:“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专注白血病的诊疗与研究
从医30年,兰和魁总是被小患者亲切地称呼为“兰伯伯”。
一个13年前白血病患者的电话,让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兰和魁在忙碌与疲惫之余,心里多了一丝温暖与欣慰。当年,这位患者16岁,因患白血病,自己与家人都准备放弃治疗。正是兰和魁不断地鼓励与精心地治疗,他最终成功康复出院。如今,已经立业、结婚、生子的他,特意给兰和魁打来电话“报喜”并表达谢意。
其实,像这样的儿童白血病患者,从医30年的兰和魁接诊的有很多。以前,因知识的局限,大部分人都以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但其实,很多种类型的白血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孩子们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成长、学习、生活与工作。于是,15年前,兰和魁开始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专注白血病的研究与诊疗。
化疗、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白血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在兰和魁所在的儿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后,长期无病生存者比例达到了80%。目前,他所研究的基于基因检查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此外,儿科肿瘤是兰和魁的另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他与医院泌尿外科医师组成了一个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MDT(多学科诊疗)小组,通过化疗与创新性的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让膀胱癌小患者免去了背尿带之苦。
“121块钱的故事”
让患者出院十几年依然“惦记”着的兰和魁,凭借的不止是精湛的技术,还有对患者的无私关爱。在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有一个“121块钱的故事”广泛流传。一位来自韶关的2岁小患者小光(化名)在当地医院被怀疑为白血病。小光家境贫困,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腿还有残疾。一筹莫展的母亲带着身上仅有的121块钱和化验单,抱着他辗转找到了兰和魁。孩子患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治疗很有希望,意识到这一点,兰和魁果断协调,帮小光办理了入院。121块钱,对于治疗白血病无异于杯水车薪,兰和魁便发动身边的朋友想方设法为小光捐款。如今,早已康复出院的小光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在他的记忆里,永远都有那位穿着白大褂,常常对自己微笑,帮着自己打败“病魔小怪兽”的“兰伯伯”。
儿科病房里的温馨“小课堂”
每逢周三与周六,珠江医院儿科病房里的孩子们都格外开心。因为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要来和自己一起看书、画画、做游戏了。在兰和魁的支持与协调下,他所在的儿科血液病区,每周三都会有医院的医学生准时到病房开展“儿科小课堂”,为学龄患儿提供“个人定制”的床边功课补习,并定期为他们上美术课、手工课。每周六,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童心童路分队的志愿者们会带着小礼物来病房,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帮助他们缓解患病的紧张心情,减轻焦虑,树立抗击病魔的信心。
陪伴着一起游戏的兰和魁,看着他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灿烂笑容, 认为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新闻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28989068536054280/?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timeline×tamp=1520184767&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sappinstalled=0&iid=27292271054&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wxshare_count=6&pbid=652294755552039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