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员工在校本部、顺德校区、各附属医院集中收看了本次直播。校领导、学校机关、学院科级以上领导、教辅机构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等在国际会议厅集中收看了大会盛况。
大家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表示要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了解马克思的光辉业绩和杰出贡献,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开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
活化传承,扩大经典受众面是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人格、思想、理论成就以及对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精神引领。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精神领袖,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创立新世界而不懈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真诚朴实、重情重义。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200年前,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边境小城特里尔,从此“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啼哭”,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成为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事业之一。伟大的思想家创作了许多思想巨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不朽篇章,一直以来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如《共产党宣言》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这些舍身求法和为民请命的人,有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不再孤军奋战,当他们把个人命运与无产阶级、与全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时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革命进程,经历28年的艰难困苦,夺得政权,赢得江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信仰和力量,成为精神和实践,成为开启新篇章的理论武器。
被《共产党宣言》感召并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的共产党人中,毛泽东是最突出的代表。1920年,27岁的青年毛泽东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39年年底,毛泽东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前后读了57年。
我认为,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的最好形式,就是扩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受众面,让年轻一代感悟并掌握真理的力量。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推进经典著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社区。思政理论课教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读原著要“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境界,习惯和价值追求,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指导并带领学生每年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把握原著精髓,面向大众。要根据各层次人群的接受能力,创作经典通俗读本,努力以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传播。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当然,绝对不能一知半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任意切割、简化或者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三是用好新媒体,方式创新。可以通过创立“读原著”微信公众号、组织思政课教师接力朗读马列经典、组织学生马列读书会等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四是注意贴近生活,柔性渗透。立足个体,贴近生活,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传播。通过小说、诗歌、微信、影视剧、流行文化,引导舆论导向,塑造公众的思考模式。五是注意比较鉴别,敢于亮剑。有比较才有鉴别,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要积极面对其他理论、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斗争,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论战中得到发展传播,不断增强认同度,提高说服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卫生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博雅书院执行院长王黎:
马克思十七岁时,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马克思用颠沛流离的一生,践行了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青年人创造了可以作为、有所作为的际遇和机缘,当代青年是幸运的一代,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给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与祖国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的交汇期,当代青年是幸福的一代,既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祖国进步的建设者、推动者。当代青年必定大有作为,人生的小幸运终将融入到国家发展昌盛的洪流中,才能奋斗一生幸福,成就一生传奇,书写大写的华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马万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令我深受启发和鼓舞。
百年,是人类肉身的极限。马克思没能看到20世纪的曙光,但是他的思想和事业却已经延续到了21世纪。因此,当我们在这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我们是在纪念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科学性、世界性和革命性三大特点。所谓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不仅试图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和必然出路,而且上述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科学的思维形态和理论形态基础之上的。所谓世界性是指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市场、资本拜物教等经济现象乃是一种全球性、世界性的现象,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这种世界范围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由此构成一部部残酷与悲壮、剥削与反抗的历史戏剧。所谓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不满意资本主义的虚伪承诺和宿命般的结局,而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为受剥削和被异化的无产阶级指明一条通向自由的斗争之路。
中国对马克思思想的介绍、传播、接受、运用和发展也走过了百年历程。回顾这一百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首先接受的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革命性维度,然后是世界性维度,最后是科学性维度。对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维度的接受,解决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的燃眉之急,并赢得了最为宝贵的民族独立和自主。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获得了实质性的世界视野,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世界市场和世界意识正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开放,某种意义上就是世界化的过程,因此也是对马克思思想中的世界性维度持续体认的过程。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性维度之所以难以把握就在于易说难做。马克思的思想和学说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直接真理,也不是可以千篇一律四处套用的苍白话语,而是一个需要行动者不断提升自身思维品质、不断改进理论探索形态,最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化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赢得世界,世界才会获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这就是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和未尽事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代表李萍: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更加坚信:“身处繁荣新时代,争做有志新青年”,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生的我们,当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当及时把握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把握时代发展给党和国家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当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引领实践、指导今后的工作,从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这个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我们不仅要纪念马克思本人,而且要争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者、信仰者、坚定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真正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照亮未来。“在马言马”,作为马院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