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团合影
5月26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圆满闭幕。本届竞赛以“挑战三十载,追梦新时代”为主题,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共有137所高校、2627件参赛作品参加竞逐,最终脱颖而出115所高校的751件作品参加终审决赛。经过三天的比赛,我校荣获3项特等奖、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我校在医科类院校中总分第一、特等奖数第一,自2007年以来,连续七届捧得“优胜杯”。
省领导观看我校作品展
广东省副省长张光军、团省委书记池志雄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作品展,听取了我校《原位定量检测血浆外泌体中microRNA-1246的纳米金探针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的项目介绍,并与参赛团队亲切交流,对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和科技成果表示肯定。
宁习洲副校长与参赛学生亲切交流
副校长宁习洲率队参加终审决赛,带领校团委、各学院团委书记、项目指导老师来到比赛现场给参赛学生加油鼓劲。他参观走访了我校的16个参赛团队并提出指导意见,勉励同学们放松心态,展现南医风采。
在经过现场展示、闭馆质询等环节,我校3个项目获得省赛特等奖:第一临床医学院作品《“智创胃来”——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胃肠道肿瘤数字智能化诊治系统》、第二临床医学院作品《Etk与PFKFB4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自噬调节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医药学院作品《社会转型背景下关于手工技艺类非遗自我可持续性保护的研究--以佛山剪纸为例》。
《智创胃来——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胃肠道肿瘤数字智能化诊治系统》:本项目一方面自主研发了肿瘤恶性程度分级软件和GITAI平台,结合影像与临床数据,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良恶性分类、淋巴结转移预测以及术后患者生存预测,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治疗决策;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脏器血管建模与血管有限元形变受力分析,结合光学导航技术,进行术中实时导航,提供更准确的手术解剖。
《Etk与PFKFB4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自噬调节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首次发现Etk与PFKFB4可以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自噬调节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PFKFB4是影像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先检测患者体内Etk与PFKFB4的表达水平,预估患者对现有化疗药的疗效;研究针对Etk与PFKFB4的靶向药物,为化疗耐药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的希望。
《社会转型背景下关于手工技艺类非遗自我可持续性保护的研究》:研究着眼于社会转型大环境下以佛山剪纸为代表的手工技艺类非遗,多角度对比广式红木宫灯、景德镇陶瓷、广绣、热贡唐卡等非遗的发展优劣,从政策、文化、市场、宣传等领域开拓“生产式可持续性保护”以覆盖传统“抢救性保护”,探索非遗回归市场的发展道路。
部分答辩选手合影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赵语云同学谈到他的参赛感受说道:在参加决赛的三天里,我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学术作品,与他们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学术前沿的知识。在答辩的过程中与老师的交谈让我在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之外,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第二临床医学院张小利同学非常感谢有机会参加这么正式的比赛,她说:经历过高手如云的赛场,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接下来再接再厉,感恩自己一路的小幸运。越努力,越幸运。
来自中医药学院的吴湄同学是唯一一位来自顺德校区的答辩选手,首次参赛便获得了省赛特等奖的好成绩,她表示: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挑战杯带给我的是多方面的收获与成长。一路走来,保护、宣传非遗的初衷是前行的动力,老师们的鼓励也给予我莫大的支持,还有团队各位小伙伴是最棒的!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吴泽同学是我校的博士生参赛选手,挑战杯的经历也让他感受颇深: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的,通过挑战杯,认识了一群才情卓绝的选手,也见识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作品。能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既是对我们科研能力的一个展示,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校团委于2018年10月启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的选拔工作。在各学院的广泛宣传和积极发动下,共收到11个学院的参赛作品180余件,参赛学生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生近1400余人。经过近8个月的筛选、培训,30个项目进入省赛阶段,最终16个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与最后的现场展示及闭馆质询。入围的16个团队,累计发表论文5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SCI论文35篇,最高影响因子达26.303,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5项,作品总体质量和水平达到新高。
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作品名称 |
获奖等级 |
团队信息 |
指导老师 |
“智创胃来”——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胃肠道肿瘤数字智能化诊治系统 |
特等奖 |
林丁乙 赵语云 阙育桃 陈 丽 李 镱 张灿桂 刘颖桥 石木子 李赣萍 袁健瑜 |
陈 韬 李国新 |
社会转型背景下关于手工技艺类非遗自我可持续性保护的研究--以佛山剪纸为例 |
特等奖 |
吴 湄 杨逸成 廖 飞 陈红宇 张芸芸 房 渊 冯宁轩 李 蔓 |
严金海 黄 泳 闫晓倩 |
Etk与PFKFB4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自噬调节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 |
特等奖 |
张小利 林安琪 刘思含 林维茵 袁金尧 |
郭琳琅 朱伟良 |
原位定量检测血浆外泌体中microRNA-1246的纳米金荧光探针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一等奖 |
翟玲燕 陈 云 潘炜伦 吴科养 马晓珊 李晓静 刘一洁 |
段文军 陈金香 |
用新型灌注技术实现微循环三维全定量分析 |
一等奖 |
张洁馨 黄俊霖 费成硕 胥米米 刘子贤 邵若洋 温黎铭 |
毕振宇 欧阳钧 |
一种应用于微小肝细胞癌双模态成像及光热治疗的纳米探针FeSe2-PEG-Peptide-Cy7的研发 |
一等奖 |
邓 晗 卢冠华 杨俊莹 |
方驰华 范应方 尚文婷 |
《广东地区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器官)遗体捐献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解决》 |
一等奖 |
张甲辉 陈岱瑜 詹振伟 魏怡然 |
毕振宇 欧阳钧 |
基于SPIONs修饰的干细胞在脉冲电磁场下浓聚迁移的能力及其促成骨分化的机制探寻骨缺损的新型治疗方法 |
一等奖 |
吴少宇 孙 杨 赖安丽 罗马耀 何 毅 胡沁媛 冯琢熙 |
田 京 赵 亮 |
白纹伊蚊不育雄蚊的培育及其在登革热防控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程 放 莫丽芬 林晓萍 钟媚婷 庄润璇 |
吴 焜 |
腹部微创外科一次性可控弯曲器械的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别东韵 周苏蓥 祁兆昌 李志威 莫琪欣 刘付伟建 周柠岚 |
张国伟 |
医患双方对防御性医疗检查不同认知影响因素的分析 |
二等奖 |
刘颖琪 蓝妍玲 刘赟州 杨曼菲 |
孙 刚 |
新的结直肠癌抑癌基因lnc-CRCMSL调控HMGB2核浆穿梭诱导上皮间质转化重编程的机制研究 |
二等奖 |
林伟浩 方俊博 黄 航 |
赵 亮 |
CDYL / EZH2 / CDKN1C轴通过调节自噬促进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耐药 |
二等奖 |
游丹铭 陈雨晴 夏增飞 李 昆 张成凤 叶嘉琪 钱若兰 |
张 健 魏 婷 |
基于多光子成像及胶原定量分析技术的胃肠间质瘤破裂发生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三等奖 |
董小玉 傅梅婷 崔梓铭 廖家樱 刘汶东 易玉君 乐慧娟 周少鹏 |
严 俊 |
具有突触分辨力的头戴式荧光钙成像系统 |
三等奖 |
黄诗娴 向 婷 任 毅 庄留燕 肖惠文 |
戚 力 |
交互体验式情境健康教学系统 |
三等奖 |
陈乐怡 赵丰筱 唐昊菁 关艾佳 谭海琪 祝进杰 唐露霞 郑丹如 |
江千里 王斌斌 |
一种基于超快速多巴胺聚集及智能手机显微镜的布氏菌免疫检测系统 |
三等奖 |
吴 泽 王 奇 杨 鑫 陆锦辉 张攀丽 |
李婷婷 黎诚耀 王文敬 |
一种针灸针快速进针器 |
三等奖 |
祁 冀 平瑞月 武 凯 徐燕笑 蔡慧 |
李义凯 陈 超 |
新型荧光点亮探针作为CMC滴定指示剂及试纸的开发研究 |
三等奖 |
吴深根 梁菲晴 李 昊 胡丹娜 |
朱秋华 |
同级医院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三等奖 |
肖晓华 廖 惠 苏茹茹 谢欣睿 吴洋洋 |
孙 刚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嗅觉功能减退和情绪的关系 |
三等奖 |
李树斌 黎泽天 黄高杰 郑书欣 蒋硕琳 |
邹来泉 赵久波 |
评价局部缓释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新辅助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
三等奖 |
文楚然 雷啸天 吕晓静 |
崔春晖 |
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 |
三等奖 |
李 娜 王多彩 顾倓玮 |
陈 鹏 |
GLP-1调控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
三等奖 |
林楚曼 周 敏 |
杨 力 程彦臻 |
Moesin 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肝窦毛细 血管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
三等奖 |
李冬平 赖武江 任泽文 揭济榕 孙晓桐 |
黄巧冰 |
小G蛋白Rho家族成员Cdc42在调节小鼠角膜发育、上皮分化成层中的作用和机制 |
三等奖 |
杨一明 郭子豪 刘 敏 马 亮 庄泽豪 陈桂兰 |
陈英华 胡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