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文公布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我校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一等奖以上成果数量并列全省第3。
《40年坚守与创新: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荣获特等奖。这是我校连续2届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获奖名单展示
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成果吧!
特等奖
40年坚守与创新: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支撑,但由于人体结构形态特征稳定,100多年来解剖学教学模式相对固定,被戏称为“死人”的学科。
钟世镇院士带领团队,40年来坚持解剖学为临床服务,创立和发展了临床应用解剖学。重点围绕学科、课程、教材、方法、学习者等5个要素,构建了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开创了解剖学的新领域。实现了学科建设集成化、课程内容系统化、教材立体化、教学手段全息化、人才培养多元化。
一等奖
01 五共五入:医学院校思政课协同聚力创新实践
团队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示,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级省级项目为支撑,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突出医学特色, 推进“五共五入”思政课协同聚力创新实践、综合改革。
聚焦三个问题:
●校内协同育人不足、资源分散
●思政课针对性不强、路径单一
●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不足的问题
推行五项举措:
①主体共谋:名家请入课堂
②症结共寻:实践融入教学
③断点共接:场域嵌入课后
④资源共享:案例编入辅教
⑤行动共通:德育渗入专业
02 理工医融合的复合型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生物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影响最深远的学科之一,对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意义重大。
团队在22项省级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支持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瞄准“疫苗研发、分子诊断、生物制药、生物治疗”四大生物技术医疗应用领域,通过搭建7个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以“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南粤优秀教师”为代表的跨学科高水平师资队伍,系统构建通识、医学、理工、生物、技能训练5类课程和8个实验模块(59个实验项目),开展混合式教学、RBL 教学、课程思政3类教学改革等,构建了理工医融合的复合型生物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03 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针对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的需求,团队明确目标,突出特色,形成了一套优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和体系,建设了一支高质量专业教学师资团队,打造了一批面向专业学生的高水平创新科研平台,涌现了一组优质专业课程。
培养过程中,在教育教学上实施学分制衡量,科研创新上落实导师制培养,作风养成上采用书院制管理(三制);并通过创建“院士创新班”等,保证生源质量,实现了学生的小班化和个性化培养,并落实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三化)。
04 围绕“四多”、强化创新引领的学术学位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以来,学校以“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为主线,团队围绕“四多”(多元化选拔机制、多方位育人资源、多维度评价体系、多渠道激励机制)改革学术学位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①建立直博生、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三位一体的博士研究生多元化选拔机制,提升生源质量
②通过自设“医学+”学科专业,优化导师队伍,实施导师资质和招生资格分离,构建“三新”“两跨”“一专”课程体系,博士100%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硕博连读博士100%出国学习等措施,整合多方位育人资源,完善培养体系
③允许专利授权作为学术成果申请学位,完善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学术导向
④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自设“国家奖学金补充计划”,建立多渠道教育激励,增强创新动力
二等奖
01 高等医科院校“三全育人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了多方力量汇聚、多种资源共享、多个环节配合的“三全育人共同体”。
团队在学校构建“大南医”价值共同体基础上,强化校院领导、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实现与13所附属医院医教协同,发挥医院环境育人作用、精选医疗实践进课堂、带领学生用医学知识服务社会;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反馈机制,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磨刀石”和“试金石”作用;构建同频共振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实施“筑梦引航”工程,落实思政进学生社区,形成了“大思政”工作格局。
02 交叉融合 共生成长 医科院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面对未来健康挑战,医学要与大数据、生物、心理、管理等学科深度融合,为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提供可靠支持。跨学科卫生人才是大科学时代医学创新的支点,也是医科院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
团队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改革基础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立足生物信息(医学+信息科学)、心理卫生(医学+教育学)、卫生管理(医学+管理学)、 生物技术(医学+生物学)、生物统计(医学+理学)5 个领域,抓住学科、教学、管理3个关键开展系统改革:
●构建了学科专业共生发展机制
●构建了教学体系共生融合机制
●构建了教学组织共生成长机制
03 面向国家急需的助产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命运。助产士对提高产妇顺产率,降低生育风险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助产士缺口近20万,教育层次以专科为主,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亟待优化,构建符合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的助产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10年来,团队依托3项国家级教改项目、12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3个主要问题,系统开展了专业综合改革,主要是:
●率先开设助产学本科专业,解决了助产本科教育空缺问题
●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助产本科人才培养路径问题
●主编4部助产本科规划教材,解决了助产本科专业核心教材不足问题
04 师生共生成长,BASI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7年多探索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聚焦能力培养,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校级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团队针对我校情况积极探索并实践 BASIC 教学改革(Blended instruction,Ability promotion,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Integrated layou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以混合教学为抓手。构建承载、融合优秀教学改革成果的机制平台。
A-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聚焦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协同提升。
S-以系统部署为保障。凝聚共识加强宣传、顶层政策统一标准、由点到面分步推进、建立团队培训交流、定期检查监督反馈、评比表彰绩效激励,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I-以整体改革为基础。从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实施、师资调配、学情分析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发力并配套举措,整体上确保改革效果。
C-以协同发展为手段。加强师生教学主体、教学相关部门、不同教学体系、优秀教学方法等多层面的协同支持、创新发展。
教学成果奖是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设立的教学奖项,是国家、广东省最为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类奖项。此次获奖是对我校持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充分肯定,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支持力度,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创造出更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发挥好教学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