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二届中国免疫学会科普与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10所高校的200多位免疫学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免疫学教学与科普:创新与实践”主题,探讨了新版教材的使用、教学新方法与新思路的应用、课程的智能化建设、教学奖项的准备以及免疫学的高效科学普及。本次会议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我校和炎症与免疫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熊思东代表中国免疫学会致开幕辞,我校副校长马骊致欢迎辞,并向各位代表介绍了我校近年来一流医科大学建设情况及免疫学科发展情况,中国免疫学会科普与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益芝教授对会议的筹备及安排进行了介绍。开幕式由我校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吴砂主持。

针对免疫学教学的人工智能、学情考情、团队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多个专题,多位知名免疫学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免疫学教学经验分享。苏州大学熊思东主讲的《面向Z世代学生的教学:坚守与变通》、南方医科大学马骊主讲的《深入数字化建设,推进智能化应用》、基础医学院吴砂主讲的《临床医学专业国家资格考试的免疫学考情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魏海明主讲的《教学研融合,本硕博贯通,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天津医科大学姚智主讲的《新版八年制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框架体系》、北京大学王月丹主讲的《医学免疫学AI课程的建设》、等一系列报告,引发代表的广泛好评与热烈交流。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科普作品评选与展示环节,与会者积极提交一百多份作品,涵盖了免疫学的多个方面,展示了免疫学教学和科普的最新成果和趋势。



在闭幕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组织成功,成绩斐然,为免疫学教学和科普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