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到寒假,想起上一个假期在韶关恩村的实践经历,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1级中医学学生何缙霖心中总有一丝感慨。
2024年是广东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7月中旬,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百千万突击队”——“穿越古今·寻梦恩村”来到了韶关仁化县恩村开展“双百行动”。
队长何缙霖带领同学们行走在街头巷尾,在千年古村落挖出了不少“宝贝”,也在用年轻人的奇妙思想向外界“传宝”,为这座乡村带来了新的人气与活力。
“挖宝”——唤醒千年恩村的历史记忆
恩村,一座千年古村落,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杰出代表,曾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韶关市“红色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等荣誉,还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传承历史、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当学生走进恩村时,却被现实“泼”了一头冷水。队长何缙霖发现,恩村文旅产业既缺乏规划,也缺乏文旅特色的梳理,游客进入村子里后,基本属于自主游玩。
村子配套同样不完善。团队指导老师张佳介绍,一方面,村子还没有规划游客居住区或供游客就餐的饭店,也缺乏相应的便利店、特色商户等;另一方面,游客停车场面积太小,民宿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容纳太多游客。
一座有潜力成为“网红”的古村落可能就此“埋没”。一想到这一点,团队师生心中情绪复杂。他们决定在村子里“挖宝”,把恩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恩村有书生气,曾有“一门三进士,三房七祠堂”之说。恩村村委会副主任蒙秀鹏就是蒙恬的第28代子孙,他介绍,目前村里还有7个祠堂、4个牌坊、2座门楼、1座城堡。以世科祠为例,建设目标是为了纪念每年考中科举的人而建的,历史上获得进士、举人、明经等功名者近50人,可谓是书生气十足。
恩村明信片“仁义礼智信”系列。
恩村的民俗有亮点。蒙秀鹏说,舞香火龙是恩村独特的传统民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非遗香火龙采用竹编和稻草绑扎而成,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共七段,通身插满点着的香。
恩村建筑有特色,五马坊的建筑还隐藏了一段典故。蒙秀鹏介绍,五马是古代知府的代称,因蒙禄昌为官清廉,被皇帝表彰而建五马坊。五马坊为两层式建筑结构,一层四个角,共八个角,村民又称其为“八角楼”。据民间传说,五馬坊当时题匾,“馬”是写三点底的。有人问蒙禄昌:“为什么您的馬字少一点,怎么写一个错别字?”蒙禄昌回答:“因为我的馬是活的、前进的、行走的馬,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抬起来,是因为它在走路,不断前行,马不停蹄。”
蒙禄昌以三点“馬”来勉励自己不能自满,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用更大的成绩来回报社会,这一点也成为了恩村村民的精神底色。
“传宝”——续写千年恩村的古韵风华
村里来了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想法。他们决定各展所长,用一些新潮方式重新包装恩村的宝贝,让更多人感受恩村的魅力。
何缙霖的想法是为恩村设计研学路线。他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恩村大大小小的巷道走完,在地图上标记出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路口,有些小路在现有的地图上未曾显示出来,希望为外来游客提供沉浸式、打卡式的游览参考。
一条条国潮的视频产品陆续“出街”。视频组组长高灵珊不仅拍摄了许多乡村美景,还巧妙地将时下流行的元素融入其中,如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配乐、创意剪辑手法等,为恩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文旅微视频。更难的是,他们牵头自编舞蹈,加入国风舞蹈等中式元素,一同展现恩村的传统之美,田园之美。
绘画组刘沐言负责设计恩村的文旅吉祥物——年年。在与小组成员沟通后,决定以“五马坊”作为恩村的主要地标特色,借用其“三只脚着地的马”的形象,并且融合了恩村民俗文化香火龙的元素,设计出一只头戴龙帽的马,寓意“龙马精神”。
明信片的右侧为恩村的文旅吉祥物——年年。
年轻人的到来给蒙秀鹏带来发展信心。蒙秀鹏说:从前,恩村是十里八乡中最落后的村庄,但是现在,在南医大的帮助下,发展方向更清晰了,已有一些民宿在询问入驻的条件,总之恩村正在变美,村民的生活正在变好。
恩村文创还有纸质拼图、金属书签、冰箱贴、徽章及其钥匙扣等。
蒙南从小在恩村长大,眼看家乡发展机会越来越好,不久前,他就回到家乡创业,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私房菜,并推出一些特色农家菜,蒙南说,希望能紧跟农文旅发展的步伐,村子也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把邻里乡亲种植的蔬菜、喂养的鸡鸭收购到店,不少游客来品尝,喜欢原生态农家菜的游客还会买一些土特产带走。”
关于恩村的下一步发展,何缙霖也有了新的想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学院的专业优势,种植一批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中药,设计一批中医药特色庭院,把中医药文化打造成恩村文化的特色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坚持将“县域所需”与“学院所能”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会继续选派优秀同学前往恩村,开展新一轮的“双百行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工作,带动学院师生绘就美丽乡村的精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