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百行动”号召,携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仁化县开展结对合作共建。得知这个消息,南方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孙俊川主动报名,怀揣助力乡村振兴的激情,投身下乡热潮,成为学校“双百行动”驻仁化县服务队队长,从校园出发奔赴广阔田野,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驻仁化县工作。
韶关市仁化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下辖1个街道、10个镇、125个村(居),总面积达2223平方千米,其中70%的面积为山地,锦江与浈江在此交汇后流入北江汇入珠江,是连接珠三角和内地的“桥头堡”,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正坐落于此。在粤北这片热土上,孙俊川正以实干和激情,展现着南医人的情怀和风采。
2025年1月
孙俊川已在仁化县工作
一年三个月
近日,笔者来到仁化走进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一同感受驻县服务队队长的一天
时间:8:00
地址:仁化县人民政府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同一束金色的画笔,轻柔地洒在仁化这座安静的小城里。在县政府大院门口,孙俊川一身干练的便装,热情地向笔者介绍着仁化当地情况,明显晒黑的皮肤让人直观感觉他已融入了这个小城。
跟随他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县政府大楼一楼的一个办公室,这是仁化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办公场所。20平方大小的办公室,有6位“百千万工程”工作人员,孙俊川的办公桌占据其中一角,办公桌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文件。据他介绍,大家平常都工作在一线,奔忙在田间地头,除了处理文件材料,很少会在办公室。
在简短的20分钟里,孙俊川已经快速处理好近期开展调研的文件,以及要向上级汇报的材料,并和同事交代好这一两天的工作,顺手拿起文件袋,起身准备前往今天的第一个工作地点。

向学校领导汇报医疗帮扶工作
时间:8:30
地址:仁化县人民医院
仁化县人民医院是孙俊川今天工作的第一站,今天他要和驻点帮扶仁化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就医疗人员培训与医院进行沟通。此前,服务队已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谢华教授和李功辉博士开展了8场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医护人员达百余人次。沟通会上,医院领导对培训取得的成效感到满意,一致同意在已有基础上,拓宽培训人员范围,持续加强交流和学习。会后,孙俊川说道,“医疗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对于仁化县人民医院‘三大省级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口中说到的“三大省级中心”,是南方医科大学帮助仁化县人民医院建成的县域首家省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也是学校全力打造的县域医院急救学科建设新名片。
其中,胸痛中心的建设是最令孙俊川操心的。初到仁化调研,他发现仁化山地多,冬天较冷,老人家心血管疾病较多,县人民医院当时还未建立胸痛中心,心内科介入手术技术也相对薄弱,当出现心梗患者时,大部分只能送到市一级医院抢救,容易错过黄金救治期。
在将当地情况向学校报告后,南方医科大学立即安排附属珠江医院与仁化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共建,不仅组织了医院的专家团队多次赴县人民医院进行现场调研,更针对县人民医院科室建设、人才培养、胸痛中心团队协同、数据质控、绿色通道设置等关键问题进行逐一指导。同时,孙俊川还指导驻县服务队与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每周一调度、每周一督导、每月一例会”,有效推动省级胸痛中心申建各项工作。
经过9个月的努力,仁化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在各方努力下终于通过省级现场评审,成为仁化县域首家省级胸痛中心,当地的急求抢救能力得到了质的改变,老百姓健康保障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仁化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调研
时间:10:30
地址: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
“孙队长,您在哪,我们邀请了部分想了解护理专业的家长,您要不要过来看看?” 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的陈校长在电话那头说道。经过5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会议室里坐了些家长,正在和工作人员进行着沟通。
“你们这个专业学什么的?男生女生一样学吗?出来能干什么?工作后能赚多少钱?”,孙俊川刚走进会议室,现场家长们的问题纷至沓来。他手里拿着护理专业的资料,详细地给家长们一一解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家长们的眉头逐渐舒展,明显看得出来,大家对该校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家长们所咨询的护理专业是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新开设的热门特色专业,也是韶关市唯一的公办中专护理专业。
2024年初,孙俊川在调研中发现,县人民医院等当地医疗机构对中专学历的护理专业学生仍有较大需求,但韶关市所有的公办中专并没有开设相关的护理专业,中职专业设置与当前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在了解情况后,孙俊川马上与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接,邀请学院领导和专家到仁化县开展调研,指导县中职申报护理专业。半年内他与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卫校多轮对接,最终形成了县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以及各种准备工作。去年3月,该专业顺利通过现场评审,并于9月面向全韶关市招收了首批150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将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多年来基层护理人才紧缺的迫切难题。
当前,南方医科大学正全力探索建立韶关学院医学院、肇庆医学院与县中职三方“3+证书”中本衔接培养模式,切实推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县中职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贯通培养人才模式,做好中职学生未来出路。

参加仁化中专护理专业申报工作会议
时间:14:30
地址:仁化县石塘镇下中坌村何屋
中午短暂的休息后,孙俊川又驱车20来公里,来到仁化县石塘镇下中坌村,这是仁化县下辖的一个村庄,常住人口1058人,以水稻、花生、番薯等为主要农作物。不久前,驻县服务队与当地合作建立了500亩阳春砂实验基地,开展阳春砂的试点种植。今天孙俊川准备与当地农户何大哥一同检查阳春砂的实地情况,并就后续的种植需要进行沟通。
谈到为何会与当地就阳春砂种植开展合作,孙俊川表示这是源于一次偶然的闲聊。起初,县里需要服务队帮助指导解决县里中草药种植和研发的难题,助力当地中草药种植发展,孙俊川便与林业局到吴茱萸、灵芝、石斛等种植地开展调研。有一次,他与村民偶然地闲聊中,发现当地的阳春砂同样也存在种植问题,随即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种植现场。
经过调研发现,该村林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而阳春砂又属于半遮阴植物,不适宜被阳光直射,非常适合在当地进行种植。但阳春砂花序距离地面仅3-10厘米,花朵口太小,蜜蜂进不去,导致其自然授粉成功率仅有1%-8%,同时人工授粉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产量低,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阳春砂授粉困难。村民提到在2022年曾尝试利用熊蜂授粉,刚开始效果很好,亩产提升2-3倍左右,但是第二年熊蜂不愿意到阳春砂花朵上授粉,产量也下降了不少。

到林地调研阳春砂种植情况
调研后,孙俊川随即与南方医科大学科研院、团委进行对接,试图从学校科研、大创、挑战杯等项目寻找合适解决办法,他发现公共卫生学院有一名专门研究熊蜂行为的“熊蜂专家”彭飞教授,便立即邀请彭教授前往仁化县进行调研,寻找控制熊蜂专门给阳春砂授粉的方法。通过前期的试验,团队发现通过“人工智能+熊蜂干预”可以突破阳春砂种植授粉技术难题。在找到解决办法后,去年9月,团队已在实验室环境下尝试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模态信息预先训练熊蜂对阳春砂花朵产生偏好,并计划于今年5月在石塘阳春砂基地,正式开展熊蜂训练和阳春砂传粉实践。
未来,该项目不仅可以帮助阳春砂基地显著增产增效,增加当地村民收入,还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学校科研机构,为农作产物进行系统功效评价和应用推广,真正做到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深度结合。

参加当地植树活动
时间:19:30
地址:仁化县教育局宿舍
从下中坌村回到县里,仁化的天已渐黑,一轮明月悬在空中。简单吃了点粉,孙俊川又回到了办公室,整理着今天的调研材料。
他时而化身为“网店客服”,为前段时间助农直播联系强村富村公司、对接沟通渠道,时而化身成“活动策划”,帮助学校各个单位对接前往仁化县开展的专题调研、党建、工会活动,电话在他手里不断举起又放下。等到他完成一天的工作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到仁化县消费帮扶专柜挑选帮扶产品

与学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同开展助农直播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孙俊川也敞开了心扉,“我之前主要从事的是学生工作,初到仁化时,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执行者还是参谋者?是主导者还是配合者?只有一张需求清单摆在面前,很是迷茫。”他说道。
他随手翻开手机,打开一个视频,视频里说道,“你看起来有些迷茫啊,积极地调研和参加实践,积极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你的迷茫呀,很快就会有答案了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放开手脚去干出一番事业吧”。孙俊川指着视频说道,“这个视频鼓励了我,让我重拾信心,找到了工作方向,我开始沉下心到基层调研,通过观察、访谈、座谈等各种方式深入了解仁化实际情况和当地所需所求,找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
走了快20分钟,我们来到孙俊川在仁化县的宿舍,位于当地教育局内的一栋五层小楼里,10来平方的房间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衣柜外就没有多余的家具了,他指着桌子说道,“我特意让这边的同事帮我加了一张桌子,这样晚上我就能在宿舍看看书、写写材料了,没有人打扰,效率更高点。”
已经接近晚上十点了,街道的喧嚣也按下了“暂停键”,孙俊川停下手头的工作,这是他和身在广州的家人连线时间,每每看到视频那头的家人,他总能卸下一天的疲惫,短暂享受着星空下仁化恬静的夜。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当清晨按下仁化的“播放键”,迎接他的将又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