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南方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与广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珠江医院、健康界承办的“医学 + AI”赋能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白云山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家及省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全国标杆医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探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议题与创新路径。

大咖共话:打造“医学+AI”创新生态

开幕式上,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易学锋表示,广东始终将人工智能作为驱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目前已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并在健康档案互通、AI辅助诊疗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全力支持“医学+AI”创新生态建设。

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刘敏涓从行业视角提出三点倡议,坚持临床需求导向、筑牢伦理安全底线、深化跨界协同创新。她特别呼吁建立“技术+伦理+法律”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并推动AI技术向基层延伸,助力健康公平。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玉润指出,大湾区在医疗和信息技术融合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热潮中保持理性思考。他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当前正着力打造“医学+新科技”融合发展的品牌行动,聚焦新医科和国际化,推动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和产业转化全面提升。学校将以“山系列”论坛为起点,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医学与科技融合的可行路径,推动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南方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轮值院长郭洪波主持。现场举行了珠江医院AI应用智能体、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诊疗大模型启动仪式,标志着医学人工智能赋能医院管理转型迈上新台阶。
“珠江AI智能体”是由珠江医院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融合医院历史数据库与实践经验深度训练而成的本院专属智能模型。该模型集成了海量病例、专家知识和经验沉淀,形成了具有“珠江智慧”风格的推理能力,未来将通过持续迭代,与医院原有的技术能力、学科优势形成叠加,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骨擎天”是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联合广东联通共同研发的我国首个骨科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针对影像诊断、手术规划、风险预警等骨科关键环节,构建涵盖智能影像分析、手术辅助决策、循证知识积累等五大功能的AI平台,实现骨科“数据+多模态AI+医教研”一体化赋能。

专家论道:多维度探索AI赋能路径


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健康研究室主任邱英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分别就卫生服务模式变革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解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国忠、珠江医院院长郭洪波、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赵祎鑫等嘉宾,分别从大模型驱动医疗效率提升、南医“医学 + AI”实践探索、产业生态构建等维度带来前沿思考与落地经验。主题演讲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冬与珠江医院党委书记苏广武主持。


圆桌讨论环节,依次由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郑普生,南方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副处长、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斌斌,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钱怡进行主持,15位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围绕AI 在医疗管理中的具体场景落地、 AI 如何推动医学科研范式革新和医疗数据价值挖掘、医疗 AI 产业落地等议题进行思维碰撞,为现代医院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参考。



本次论坛紧扣“医学+AI”时代命题,围绕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实践应用等多维议题深入研讨,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了医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共识凝聚与路径探索。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聚焦“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交叉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健康服务中的战略应用,率先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医学AI教学联盟,汇聚60余所医学院校共建共享AI教学生态,构建医学全知识体系的课程大模型,推动“教师—AI智能体—学生”三位一体的智能化教学改革。学校与附属医院同频共振,不断推动AI从教育教学走向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持续构建具有系统性、生态化的“医学+AI”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