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25-09-10

来源:校长办公室

点击:

马 骊

(2025年9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3894名研究生新同学的到来。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作为师姐,我很欣喜与你们同行,在南方医科大学共度一段难忘的求学时光;作为导师,我很荣幸能带领一批综合素质优秀、发展潜力无限的学子,向科学更高峰进发;作为校长,我很骄傲这所拥有74年光荣历史的学府,迎来了最青春的面庞、注入了最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最澎湃的活力,为她续写新的荣光。

同学们,从现在起,“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成为了你们共同的名字。此时此刻,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来到南医读研的初心。是为探索科学奥秘?是为追寻人生理想?还是对南医充满热爱与期待?你们当中,有人已有答案,有人尚在迷茫。但请大家放心,既然选择南医,南医必不负所托,倾尽所有帮助大家探寻研究生旅程的真谛。今天,在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带领大家探讨两个问题,希望能为你们的“南医研究生”生涯,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何以研究?

研究生阶段是从事专门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在某一专深领域迈得进、行得远的第一步,你们将从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具备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转变需要强大的思辨力。因此,我提出研究生阶段需要辨明的四对关系,期待你们在思辨中寻找答案。

第一对关系, “破与立”。创新是研究生生涯的主旋律,有破有立、革故鼎新,科学研究的新境界才能得以开辟。所谓“破”,是对现有研究的批判性审视,是对科学未知的深度求索。所谓“立”,则是在“破的废墟”上重建认知,需要大胆假设后严谨求证。“破而后立”,是科学研究从“已知”迈向“未知”的必由之路。你们的大师姐侯凡凡院士,正是敢于质疑国际医学界主流观点,历经无数次精准实验,才创造出造福慢性肾病患者的RASB“向上滴定法”。我们期待每一位研究生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不人云亦云,不固步自封,更不墨守成规,以对真理的热爱和对真知的渴求,勇攀人类科学事业高峰。

第二对关系,“冷与热”。治学之道,贵在“板凳甘坐十年冷”。能够在喧嚣繁杂中守拙存真,是学有所获的第一步。未来,你们也许会选择一冷门课题进行钻研,也许会在无人问津之路上独自探索,请记住,科学研究的底色始终是炽热的、对未知的好奇永远是滚烫的,那些呕心沥血的沉寂、甘守清苦的执着,终将在学术与人生的长河里扎得深根、开出繁花、结成硕果。在座各位绝大部分所学专业与医学相关,行医之道,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和敬佑,唯有用仁心温暖技术,用关怀纾解病痛,医学才会闪烁着人性的永恒光芒。希望你们仔细体味科研生活的冷热交织,不因遇冷而畏缩,不因纷繁而浮躁,冷静沉淀、热情奔赴,向更高、更远、更深处迈进。

第三对关系,“俯与仰”。“仰”是心系家国,是致力于人类进步的崇高理想。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你们将是决定民族未来的中流砥柱,时代需要你们以实干、实绩回应期待,那些“为论文而论文”的虚无注定要被抛弃。“俯”是躬身笃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小到低头做好实验、逐字打磨论文、认真对待临床;大到投身“双百行动”“西部计划”“援边援外”,只有做好手中事、行好脚下路,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勤于思考自己所学所研能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带来什么,把远大抱负扎根于实际行动,以科研报国、以学术济世。

第四对关系,“舍与得”。人生充满选择,选择就会有舍有得。当你舍掉无意义的玩乐,收获的是充沛的体力和昂扬的心态;当你舍掉急功近利,收获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当你舍掉私心,主动分享交流,收获的是亲密无间的团队协作。决定人生高度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微小的取舍,它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却会在未来的某刻产生丰厚的回报。希望你们领悟舍得的智慧,在专注中提升效率、在从容中保持进取、在抉择中收获内心的丰盈与成长。

第二个问题,何以南医?

36年前,我同你们一样,怀揣着济世报国的梦想踏入第一军医大学。那时,学校教学楼,也就是现在的实验教学楼上矗立着“建设第一流的军医大学”的鲜红标语,让我深受震撼,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一所使命光荣的大学。1951年,学校前身“第一军医大学”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斗转星移、使命更替,一代代南医人以“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为训,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书写满腔赤诚。这是一所医学教育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101计划。这是一所学科体系完备的大学。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0.285‰、临床医学进入前0.365‰,ESI总体排名居全球第376位、全国第46位。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医学门类下所有主干学科。这是一所名师荟萃的大学。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传道授业,全职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挥鞭执教。这是一所充满活跃创造的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孵育出大量前沿科技成果,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高级别奖项在这里诞生,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31项,数量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第1。这是一所日新月异的大学。学校矢志“建一流”。2024年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前300强,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第1;入选2025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行榜第5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5位;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88,连续2年居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第3。

然而,以上种种,并非南医全部。请大家铭记,南医之所以为南医,是因其血脉中“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强大精神内核,它不以任何外界变换为转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人类的科学探索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新领域、新方向亟待开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然鸣响,时代呼唤挺膺担当的力量,期待生机勃勃的创造。南医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医科大学”之路上全速奔跑,需要更多常为新、敢创新的拼搏,更多不犹豫、不等待的奋斗。而你们,必然、也必须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在研究生这段关于知识探索、能力塑造、自我认知和价值追寻的历程中,唯有矢志一流,葆有超越自我、臻于至善的定力,才能于不确定中收获确定。我期盼每一位同学都能将思想的火花燃成行动的火焰,大胆探索、悉心求证,不断超越自身认知极限,为自己、为南医、为国家、为人类寻找更多可能。

亲爱的2025级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正如科学真理从不是永恒的一般,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当你感受过深夜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的浪漫,当你品味出堆积如山的文献散发出的甘甜,当你亲历了病床旁生老病死的交错,我想,你会给自己一个忠于内心的回答。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新同学走好第一步,坚行千万里!谢谢大家!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