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时间:2016-09-13

点击:

    9月11日下午,在校本部大礼堂举行了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余艳红、学校党委副书记姜虹、副校长高天明等校领导,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等专家教授以及部分机关和学院领导应邀出席了典礼。典礼由高天明主持。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余艳红代表全校2万多名师生员工向1706名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她提出三点要求:要有科学精神,作为医学生,在追寻真理之路上,要实事求是,做到不盲目附和,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有创新精神,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好奇进取之心,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突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克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难题;要有专业精神,在医疗临床实践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心怀仁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作为医学生,不仅仅是要诊疗技术的精进,更重要的是要坚守医学专业精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

    余艳红指出,研究生作为学校培养重点,当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高水平大学建设,面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要有团队意识;作为独立的个体、未来的医疗从业者、创新驱动的主力军,要有责任意识;面对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要有底线意识。她希望研究生们志存高远、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勤奋钻研,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和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国梦、健康梦贡献力量。

 

    2016级博士周思彤作为新生发言,她号召同学们在这所美丽的大学里,不仅要扩充知识,提高素质,实现人生价值,更要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观念,立足科学前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自己的智慧铸就辉煌的明天。

    研究生导师代表高毅上台赠言,他强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性实践和积极性探索的结合。他希望新生们能稳抓基础,踏实做事;多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精益求精,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随后,高天明宣读了第二届“感动南医—我心中的好导师”的获奖名单以及2015年度“优秀研究生”的获奖名单,余艳红、姜虹、高天明以及钟世镇、姚开泰等为获表彰的丁彦青等十位导师以及田雨光等224位优秀研究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最后,庄严而隆重的开学典礼在校歌《爱在南方》中圆满结束,雄壮激昂的歌声传递着南医人昂扬奋进的激情和尚德济世的信念。

    附:

余艳红校长在南方医科大学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的南方医科大学喜气洋洋。上午,我们刚刚在顺德校区迎接了3005名本科新同学;下午,又荣幸出席研究生开学典礼。值此美好时刻,我代表全校2万多名师生员工向1706名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南方医科大学因新同学们的到来焕发勃勃生机!

    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这将是探索未知、创造新知,接受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和专业训练,涵养求真思辨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三年。三年说长不长,你可以通过合理计划,科学管理时间,收获远多于三年的沉淀。三年说短也短,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你可能因虚度学习时光,而收获甚微。研究生阶段所养成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将是你们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完成预期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将成为你们人生能走多远的分水岭。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业,我想和大家分享研究生阶段应该树立的三种精神和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

    首先,我要讲三种精神:

    第一种精神是科学精神。竺可桢先生曾谈到,科学精神就是探求真理,为了获得真理要不屈不挠。其实质就是求真求是。从青霉素的发现到青蒿素的提取,从DNA的发现到人类染色体密码的破译,从器官移植技术的产生到试管婴儿的诞生,在人类医学走向光辉灿烂的历史进程中,求是的科学精神贯穿始终。作为医学生,我希望你们在追寻真理之路上,要实事求是,做到不盲目附和,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第二种精神是创新精神。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重要抓手。正在孕育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因目前还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在不少领域还难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研究生则是科研生力军中的主力部队。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

    研究生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阶段。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好奇进取之心,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突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克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难题。大家知道医学领域面临多少难题吗?韩启德院士曾说,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世界上已命名的疾病有6万多种,常见病4000多种,90%以上没有好药可治,罕见病7000多种,99%以上无药可治。医学界有无数的命题等待着你们探索,希望同学们将个人研究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围绕医学界研究的重大命题开展学术研究,投身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

    去年,学校顺利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七所重点建设高校序列,你们的到来赶上了学校历史上这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学校将为你们提供一系列优质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拥有世界一流实验设备的重大科技创新共享技术平台——中心实验室正等待你们去深耕感兴趣的课题。作为学校培养重点,你们当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高水平大学建设,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科教结合、医教结合,教学相长、以学促教,不断实现自主成长。未来,你们既是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者、科研的生力军,也将成为学校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快速提升的试金石。

    第三种精神——专业精神。21世纪医师宣言对专业精神这样定义: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专业能力。而这种专业精神体现于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 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更重要的是,心怀仁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作为医学生,我希望你们不仅仅是诊疗技术的精进,更重要的是能坚守医学专业精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

 

    其次,我要讲三种意识:

    第一种意识——团队意识。当今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新趋势,跨领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重大科学的发现越来越多地依靠多学科互相渗透和协同攻关,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我国青蒿素的研究长达13年,参与者近千人,虽然诺贝尔医学奖最终颁给了第一发现人屠呦呦,但她在获奖感言强调,“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而在临床工作中,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多科联合会诊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体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术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精进,一定要树立团队意识,在与团队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故事,牛津大学有位著名数学家,在破解世界数学难题时遇到瓶颈,于是他将问题发布到QQ空间,不想却收获了无数同行的留言,数学家因此获得灵感破解了难题。

    第二种意识——责任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们要承担起个人成长的重要责任,尊重自己的选择与天赋,不断修炼,励志笃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作为未来的医疗从业者,你们要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医者责任,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希望你们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你们要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家国责任,将个人的奋斗融入祖国发展的蓝图中,为中华民族立足于民族之林而奉献赤诚。

    第三种意识——底线意识。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是为人、为学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面对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希望你们严守做人的底线,遵纪守法,以法制和社会公约为准则,修身立德,传承正气、涵养大气,开辟更加恢弘的人生境界。希望你们严守科学的底线。科学技术创造与运用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任何技术的滥用都将受到惩罚,甚至带来灭顶之灾。毒奶粉的背后是三氯氰胺的滥用;原子弹的罪魁祸首是核技术的滥用;人类健康免疫防线突破的背后有抗生素滥用的推波助澜。因此,做科研一定要遵循伦理,注重学术道德,谨守学术诚信,严把道德底线。

    刚刚过去的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国人建立从出生到年老去世健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同学们施展抱负的舞台无比宽广,实现理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勤奋钻研,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和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国梦、健康梦贡献力量!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