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太极队在省大运会勇创佳绩

时间:2015-06-03

作者:郑景全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太极队

点击:

    近日,为时五天的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共有29个高校参与了多个比赛项目。其中,我校有四人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这次自选太极拳的比赛,经过了多场比赛的角逐,其中男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来自13级的郑景全同学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来自10级的白荣飞同学取得了第十名的优异成绩,还有两位来自08级研究生也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赛前集训,挥霍辛勤的汗水

    比赛前,校太极队进行了为时6天的集训,由彭介夫、曾颖泉担任指导老师。

    集训每天从早上9:00到12:00,下午3:00到6:00,每天共6个小时的训练,与专业与动员的训练时间只差一个小时,在我们训练完之后,有些同学还积极自主加训,在拉筋压腿练眼神等。训练主要分两大块,一是练太极以练好技术,二是体能训练,有更好的体质以便于练就更好的功底。在技能训练的时候,同学们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全力以赴。

QQ图片20150603170943.jpg

QQ图片20150603170952.png

赛场风云,特色自现

    男子与女子自选太极拳的比赛当天,在赛场上,我校赛手们都表现了他们飒爽的英姿,动作平衡稳健,手型、步法与身型准确到位且不失感觉,松紧有度,快慢有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集中表现了我校赛手的扎实基础与运用技能。还有没有参赛的同学们也积极到场加油,给我们整个队伍带来了强烈的集体感与归属感,赛后还拍照留念,见证了大家曾经的努力与收获,见证一个队伍亲密一家,既是队友又是兄弟姐妹的浓情特色。

QQ图片20150603170959.jpg

太极心得

    从建队以来,在经过两次集训,还有加上平时各自训练以及这次比赛,队员也是感触良多:1、初练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精神上也容易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等到动作成熟后,思想就相对专一,心意相对安静,并且越练越宁静。2、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等诸多既对立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体,在运动时,要求静心用意,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动作轻柔缓慢,连绵不断,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动作衔接要和顺,重心要平稳,外柔内刚,发劲完整。3、太极拳注重精神锻炼与肉体锻炼,有意动形随,静心用意的原则,使所有动作在意识的带领下如行云流水般轻柔运动,不使拙力。太极拳家称之为“练意”,结合“练气”、“练身”,构成了意识、呼吸与动作间三者密切结合的整体性,成为一种优越的拳术。

 

QQ图片20150603171006.jpg

太极与医学

    有关太极拳的起源,其中有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理论,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思想,使得太极拳与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很好地改善气血运行状态,通畅四肌,促进气血周流不息,处于一种畅通的状态。现代医学与运运学表明练习太极拳若能做到心静用意,且长期坚持,会使有关部位的神经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使得气血循环加快,经膜与血管扩张,并伴有发热,发胀与出汗,甚者在特定部位会有蚁爬、震动和冲击的感觉。太极拳是属于中度的运动量,也属于“有氧运动”。台大复健系有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长期练太极者,心肺功能较好、体脂肪比率较低、身体柔软度高,其它研究也显现练拳者,皮下微血管流量较好、骨胳肌肉功能佳、姿势平衡感好,可以防止老年人摔跤。练拳架的通气需求量也较低,对于慢性病患的复健,例如心脏病、慢性肺气肿、气喘、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QQ图片20150603171012.jpg

拳术寄语

    太极拳与中医,针灸,以及现代医学都密不可分,希望这类拳术得到更好的推广,造福于更多的人。太极拳让一个团队走到了一起,大家彼此加油鼓励,一起进步,希望在太极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2015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南方医科大学太极队名单

    老师(教练):彭介夫,曾颖泉

    参赛代表名单:郑景全,白荣飞,冼培凤,王娇

    队友团:郭广宇,朱惠燕,杨冰璇,周丽桂,许泽华,赵晨静,王斌卿,张圳,徐晨,孙凯迪,罗紫凌,陈雨霞,陈颖妮,邱金梅,郭伟鸿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