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心理学见习录

时间:2014-10-30

作者:任腾达

点击:

    变态心理学这门课有两次去精神病院的机会,一般来说平均每组同学可以学习十个左右的病例,以此作为课堂作业,写下病例报告。两天的时间见了不同诊断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居多,间或有强迫症等神经症或者躁狂发作等心境障碍,我们学习形式大抵以医生访问,病人回答为主。而第二天下午的病房见习才是本次学习的精华,深入病房与真正的病人进行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这是老师怎样讲解都得不到的经历。

    站在病房外,我们已是忐忑不安,正如第一天入职的医生,一扇门的隔断像是隔断了两个世界。而精神病院这样一个特殊社会,更让人手足无措,心生不安。病房内的喊叫自进入本病区以来便声犹在耳,这时或许察觉到我们即将进入,那喊叫更加愈演愈烈,尤以一个被绑住手脚的女病人为甚。

    不同于其他病人,进门左手边的这个女病人分明是在哭喊,沙哑的嗓音让她的呐喊更显悲凉。据医生介绍,那些被送进住院的病人大多要被绑住手脚,一是限制他们的活动,二是尽快消磨其不配合情绪,三也是避免精神病人常出现的自残自伤行为。而我们面前的这个女病人已经被送进来三天,情绪仍如此大的波动可谓罕见。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视症状明显,声称听到有人在骂她,妈妈也来看她却不放她走;歇斯底里地咆哮与谩骂,实为被害妄想作祟,说自己没病,也完全不理会医护人员的劝说,更是无自知力的表现。

    第二个患者是一位阿婆,六十岁左右,形容枯槁,头发花白,面无血色,眼圈泛黑,敏感又兴奋,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像一个标准的“疯子”,初见便能认定这是一个被精神分裂症折磨多年的苦难典型,她的艰难生活全都呈现在脸上。

    这时候发生一件事:阿婆声称脑子坏了,不灵光,用拳头猛烈击打也不痛,并哀求医生检查她的脑袋,但随后整个身体突然一动不动,眼往前方,起初以为是木僵状态,不过很快就推翻这一结论,因为期间我们一位同学走上前去触碰这位阿婆,发现手臂可以活动且并未固定,肌张力也并未增高,这与木僵状态的描述大相径庭(木僵是指一个病人肌张力增高,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语不动,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在木僵中也会出现蜡样屈曲,病人的肢体可任人摆布,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变);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思维阻隔,表现为患者的联想突然受到抑制,谈话时话题突然中断,而事后患者对此不能解释,这跟阿婆的症状很像。和医生进行交流才得知这可能源于思维形式障碍里的思维被夺,即认为自己的意志情感被外力抽走所导致的静止状态,后来病人恢复常态后向医生又复述自己的状态,这和思维被夺相对吻合,这才找到答案。精神分裂症的相似症状有很多种,其他诸如真假性幻听、强制性与强迫性思维等等,仅从课本上是体会不到这个症状特征的,唯有亲身经历,亲眼观察,才能给人最直接的冲击。

    但下第三个病人给我的认识就不是课本知识这么简单了。在跟这位患者交流前,就已经听医生介绍说这是某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形象好,口才好,还屡次考上事业单位,颇得领导赏识,这次入院已经近两个月,病症大有减轻,也将要出院。但作为我们眼中一个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前辈,她已是患精神分裂症且服药八年,住院两次的资深病号,很难想象一个被疾病折磨八年之久的人还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忍受的苦难更是超乎人的想象,因而人未见便已经心生敬意。

    等我们终于见到患者,果然如医生所说,她虽身着病服,但仍难掩其优雅文人气质,在些许混乱的精神病院,显得尤为突出。患者的主诉是多次幻听,易怒,与家人矛盾深重,病期持续八年。早在高二时已出现幻听,据她说:“起初以为是真的有人在说话,也没当一回事,后来慢慢发现只有自己能听到,周围人都没有听见。我家人并没有特别重视。”而当时经医生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之后开始吃药。后来幻听症状越来越严重,药量也随之加大。两个月前出现妄想症状,主要表现为怀疑家人在自己食物里下毒,开始吵架,甚至惊动了当地警察,后来被警察送到医院至今。

    期间我们还注意到这位患者诉说的一个细节:在生病的早期,每当自己向医生反应自己幻听依然存在,药物作用不明显,不愿意继续服药时,医生的选择往往是加大药量。在我看来,这或许涉及到关于伦理学的思考。在这位患者的疾病发作期时,医生的首选是给其服用抗精分药物,用以抑制思维,进而缓解症状,但患者的症状也并未减轻,难道因为她是一个精神病人就忽视其反馈?假如仍把这种反馈当作病症的衍生,进而加大药物剂量来抑制这样的反馈,我觉得,这或许会在其病症的治疗中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将医患关系中的权威模式上升到人道模式,如何遵守在治疗过程中的尊重原则,我想,这是精神病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值得我们这些未来的精神科医生警醒。

    但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见习的医院已经在这方面做出很大的改善,对精神病人,除了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电痉挛疗法外,还为病人创设了工作娱乐环境,更给予每个病人的固定访谈,咨询时间等等,以此来逐步建立一个有结构的生活。同时这位患者的主治医生也已经为她逐步减少了剂量,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恢复其原本的社会功能是有望达到的。但如根治精神分裂症则是不现实的,我们目前的医学还尚未研究出这一病症的根源,更无从下手,只能让其稳定在一个可控范围,我想,这也是如今最合理的选择。

    印象深刻的三个人全都记在这里,而且全都是一下午病房见习的实录,三个病人所患的均是精神分裂症,但症状各有不同,对症状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而前面在教学实验室看到的医生一对一访谈印象并不深刻,记在纸上权当义务。总结来说,两天的芳村精神病院(广州脑科医院)见习算是对变态心理学症状学一个回顾和升华,学习中,也唯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知识有更好的体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思考,我想,这才是一个心理学学生前行的方向。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