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生命成长的同行者

时间:2014-06-09

作者:林楠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以往为人师者的生活似乎总是在备课与讲课中周而复始,循环不休。然而经历过岁月的不断磨砺,我又不禁对教学与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在课堂这个美妙而特殊的舞台上,用语言、用行动、用真挚的情感,向学生诠释着我对教育的理解——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和交流。我给自己的定义——生命成长的同行者。我希望是长者,总能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穿透迷雾的光束;我希望是朋友,总值得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成长途中的喜怒哀乐。

思德感悟

    “思德课是我初入大学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分小组讲课、情景剧汇演,各种感动仍在心头回荡。”09级预防专业的小李曾说。当被问到思德课受欢迎的原因,我曾这样回答道:“这来源于学生们的热忱。”而这热情则推动着我不断向前走。思德课上,也许学生们的表演是稚嫩和天真的,但我就想告诉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给他们一个舞台,释放他们内心的想法,所以只要他们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并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彼此磨合,努力过,付出过,从而获取经验,发掘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动力之所在。

  我曾看到过如下的一段话:如果成长中的孩子们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扩展,也不能真正锻炼出他们的能力。正是这种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专注不渝的心理历程,为他们日后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演的舞台,老师可以为你们搭建,可是人生的舞台,是要你们自己搭建的。”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我对学生无尽的期许与浓厚的爱。

美的人生,心灵的教育

    课堂是自由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在人生美学的课堂上,不同专业的学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而我则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它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教育的成功,就在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天性,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觉醒。如卢梭所言:“教育者的职责不在于灌输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倘若不能全心全意热爱自己的工作,所教之人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我觉得讲人生美学,重点不在于讲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依据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出人生的哲理,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充满温情”。正如07级护理专业周春莲讲到的:“人生美学课的魅力就是将抽象的人生哲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让你慢慢沉浸在简单的生活画面里,慢慢地被生活的点点滴滴所触动。”

生命叙事•教育叙事

  很多学生都乐意在我的课上讲述自己的故事,站在讲台上,无论是挑战自我的勇气,还是有不得不说的话语,每一个在课堂上表现的人都在体验着我一直推崇的教学方法——教育叙事。

  我深刻地认识到,当一个人在进行生命叙事时,他绝不可能是不动感情地、单纯地用语言讲述。无论是讲述怎么样的生命故事,他的情感都流淌其中,而且他所讲的生命故事,无论是回忆过去还是宣泄现实,无论是真实的经历还是心中的梦想,一定有着他的生命感动。

  我们用心灵去倾听他人生活中的动人故事,而后以那些生命经历作为“阅历”去深思自己的理想信念,审视自己的行为,追寻自己的足迹。这是叙事和倾听的最佳融合,使故事体现出其意义,发挥其内涵,让倾听者和叙事者一起在那些经历下共同成长。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成长,用生命的意义作为知识通过教育的途径教授给人们。

一路前行

  秉持着“生命成长的同行者”这一教育信念,我尽力引领学生用生命教育生命,展现教育的内涵和知识的魅力;尽力引导学生在活泼自由的氛围中,寻求人生的美好所在。教育者首要的任务不是塑造别人,而是重建自身。学生们一路以来给我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是我一路前行最大的精神动力。我想用帕尔默的一番话作为我日后的教学箴言: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是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