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自觉养成“严谨治学、诚实守信、严于律已、爱校爱岗”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5月22日,由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办,人文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以“正学风,聚能量”为主题的我校第九届“南方杯”大学生主题辩论赛决赛在顺德校区举行。校党委昌家杰副书记,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顺德校区管委会以及各学院领导等观看了比赛。
当晚的比赛环环相扣,由开篇立论,攻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评委点评环节组成。经历数场角逐后,最终站在决赛舞台上进行巅峰对决的四支队伍赛况异常激烈。
冠亚争夺赛的两支队伍分别为人文与管理学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双方就“学风建设重在他律还是自律”展开了唇枪舌战,辩手们展现出丰厚的知识与高超的辩论技巧,精彩连连,掌声不断。
正方人文与管理学院代表队主张“学风建设重在他律”,认为“他律”的优胜之处在于“大众化”,“一元化”,更有利于学风的建设。此外,“他律”还具有长期性,力度大的特点。反方第一临床医学院从哲学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内因决定外因,个人自律的灵活性。双方还提到了人文与管理学院每晚11:15准时熄灯的院规,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反方四辩在总结陈词中以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精彩做结,提出了希望通过学风建设后学生和好的学风能像亲密恋人一样融合的结果。惊座四方的是正方在自由辩论的最后时间,进行了一人一句的轮轰攻击,将比赛推向了高潮。并在总结陈词时加入了身边的例子,提醒大家不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初心,应该多审视自己,这一警醒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季军争夺赛的两支队伍分别为药学院和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双方就“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利大还是弊大”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立场为“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利大于弊”的正方药学院代表队表现出色,胜过反方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代表队成为了大赛的季军。他们提出,网络因其搜索高效、打破空间限制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特别对于位置较偏的顺德校区学生,可以免除很多奔波之苦。对于使用网络办公的教职工来说,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网络就像一个封闭的屋子中通向外界的窗户,虽然打开后接纳阳光和空气的同时也放入了苍蝇和蚊子,但是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就能为这扇窗安上过滤的纱窗。
反方认为网络让学生养成了“快餐式”的思维方式,遇事先百度而不是思考。据调查,当今学生的思考能力已经变弱,40%成年人的记忆力已经因为使用电脑而下降。网络也影响了生活,减少了人们的情感交流。此外,网络上的“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负面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消极影响。双方从使用网络获取校内外信息、社交软件干扰正常学习等现实问题谈论到微博对“黄海波事件”的荒诞叫好等社会话题,过程精彩,双方不相上下。正方三辩提到的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提倡及反方四辩提出的学校前不久发起的走下网络,做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三走”系列活动,都是对对方队友具有杀伤力的命题。
自由辩论阶段在一片火药味中结束,最终双方沉着稳重的总结陈词平复了紧张的气氛。来自暨南大学的叶教授指出正方提出的“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的‘主流’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立场很有说服力。
最终人文与管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夺得前三甲,人文与管理学院王黎老师、第一临床医学院张菲菲老师、药学院熊清清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人文与管理学院赵宏德、药学院宋丹分获两轮比赛最佳辩手称号,人文与管理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辩论队总教练方俊教授、暨南大学辩论队指导老师叶志海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辩论队指导老师毛国民教授、广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语言类指导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优秀青年表演家李贺以及顺德电视台《事关一星期》节目主持人宋长春。
本届辩论赛是历时一个月,共有12支学院代表队参赛,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三轮的比拼,最终,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辩论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