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里院士讲述《科学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图文)

时间:2013-12-03

作者:黄瑶 摄影:张小平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12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杨雄里教授做客我校,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报告会,报告的主题是《科学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

    副校长高天明和研究生院领导出席了本次报告会。高天明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杨雄里院士的个人情况。杨雄里院士早年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曾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他还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顾问编委、亚太地区生理学联合会(FAOPS)秘书长。他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专注于视网膜神经机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专著五本,译著多部,贡献卓越,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作为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杨雄里院士继承了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他淡泊名利,沉下心来专注学术研究并坚持自己亲自做实验,为国家科学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高天明指出。

    杨雄里院士表示,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南医大和师生做交流,并向南医大和全体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希望大家都能够为祖国的强盛和科学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接下来他开始了关于《科学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的报告。

    杨雄里院士首先提到了“权威”一词的出处,权威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若此则百官恫优,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在西方,权威一词源于拉丁文auctoritates,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威望、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杨雄里院士认为,科学上的权威是指某一个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推动并正确引导了科学向前发展,这个人具有威望,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他指出,每一个历史时代都需要科学的权威,并且引用了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接下来,杨雄里院士用真实的例子说明,在任何一个时代,年轻科学家需要得到权威的帮助,而权威对年轻科学家提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李政道和华罗庚两位院士都曾得到过叶企孙院士的帮助,在他们两位的成长过程中叶企孙院士功不可没。叶企孙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终身未娶无后嗣,华罗庚曾在叶去世后在给叶侄女的信中说道:“他对我的爱是说不尽的。”而对于李政道,叶力排众议,推荐当时还在上大二的他成为学校六位公费留美人选之一,结果李政道在四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七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紧接着,杨雄里院士还回忆了他的两位恩师冯德培院士和张香桐院士,当初正是两位院士通过帮助他发表论文并鼓励他在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才有了他本人在今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相对于艺术而言,科学发展对技术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因而有其自身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杨雄里院士认为,许多音乐家、画家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在很长时间内,后人都无法超越;但作为科学家,应该有用于挑战权威的决心和勇气。他很欣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进入人们头脑中的权威是真理的最大敌人。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成了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最后他总结指出,科学需要权威,科学又藐视权威。

 

IMG_5752.jpg

 

 

IMG_5771.jpg

 

IMG_5769.jpg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