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 来临之际,中西医结合医院传来喜讯,在中宣部命名第三批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
中,我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贺运河作为广东省卫生计生系统唯一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上榜。
    此次命名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模范传承雷锋精神、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和先进典范。经过逐级遴选、层层把关,广东省卫生计生系统共收到100多名推荐人选,其中推荐5名到省里,全省再从各行各业100多个推荐名单中选出5人报到中宣部,最后我省共有两人上榜,我校贺运河医生荣登榜单。
 
    新华网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01/c_1120549072.htm
    人民日报新闻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3/02/nw.D110000renmrb_20170302_5-15.htm
    央视网新闻链接:http://tv.cntv.cn/video/VSET100034782842/67088dc13eb5441f987d284c4f1372a0
    人民网新闻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302/c1001-29117291.html
    搜狐视频链接:http://tv.sohu.com/20170301/n482092308.shtml
把患者装在心中的好医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
    贺运河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贺主任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高尚的雷锋精神。”这里引用的是一位患者写给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贺运河的感谢信里的一段原话,这正是对贺运河主任精诚服务患者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贺运河主任从医20多年来,他也一直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他鞠躬尽瘁,年值夜班超过150个,被称为“拼命医生”,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还在继续为病人服务;他视患者如亲人,从未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许多老病人伤心不已,主动探望鼓励他并为他组织捐款;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擅长中西医结合技术,为无数患者治病救心;他朴实善良,在病中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同为“广东好人”的翁强枝和小凤英等人;经历了两年多与白血病的顽强抗争,身体刚刚好转他又主动申请回到门诊部出诊服务患者。这个平凡的医生,默默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和谐社会书写了一首敬业爱岗、医患和谐的温暖诗篇,谱写了一曲“雷锋赞雷锋,雷锋帮雷锋”的动人旋律。
    敬业篇:白衣战士,年值夜班超过150个
    贺运河,男,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后,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急诊工作20余年,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数次被评为南方医科大学先进个人及标兵个人,2014年被省文明办评为“广东好人”,2016年被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届“南粤最美中医”,同时成为广东省中医药局“践行核心价值,弘扬大医精诚”突出先进典型。
    从小,贺运河就有一个坚定的“医学梦”,这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老贺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农村,在他4岁那年,母亲怀妹妹八个多月时得了一场重病,几乎丧命。是60里外云山林场一位姓邹的医生,背着药箱,打着火把,摸黑走了七、八个小时崎岖的山路赶到了老贺家。他给母亲开了几副中药和几颗西药丸,母亲的病在几天之内就奇迹般地好了。此后母亲每天都念叨邹医生的恩德,这在贺运河幼小的心中深深烙下了学医行善的印记,他想要成为像邹医生那样的急病人所急、能看好病的好医生。为了这个医学梦,他勤学不缀,从本科读到博士后,从湖南来到广东,只为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2006年10月,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项目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开业,有着博士后经历、正高职称的贺运河毅然放弃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优越条件,来到中西医结合医院挑起急诊科建设的重担。
    医院刚开业,面临许多困难,人员不足、各种保障设施不完善,当时急诊科只有2名医生,但承担着急诊和门诊的双重任务。以贺运河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医院的绝对主力。他就像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未叫苦或抱怨过,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所有的重担。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他没有了节假日和上下班的概念,变成了“全天候”的“拼命医生”。每次抢救,不论是不是本科病人、是不是休息时间,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和会诊,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离开。2011年4月9日晚11时左右,一名44岁的患者酒后不适,入院醒酒时突发心脏骤停,贺运河接到值班医生电话后迅速赶到抢救室,坚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去抢救”的信念,打破抢救“常规”,争分夺秒地进行了近70分钟的心电除颤和心脏按压等抢救,终于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患者家属感激涕零。
    急诊科人少、夜班多、患者病情急、压力大,一个夜班下来,医生经常累得连腿都抬不起来,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身为科主任且具有正高职称,贺运河本来是可以不值夜班的,但他不仅主动参与轮流值夜班的工作,还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节假日,只要哪位医生家中有事不能值班,他就主动顶班。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让科里的医生回家团聚,自己留下来值班。自2010年起,急诊科又承担了国家巡航护渔行动的医疗保健工作,他没有向院领导叫苦和求援,二话不说自己承担了外派医生的值班工作。2012年起,为使路途远的患者及时得到诊治,他决定增开中午和下午的门诊,又主动承担了每周二至周日全部的中午和下午的急诊内科工作。在最近连续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年值夜班数都超过了100个,最多时曾达到惊人的150个,但大家从未听他叫苦叫累过。
    十年的辛勤耕耘,同事们都说贺主任憔悴了许多,从一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儿变成了大叔,花白的头发已明显和他的年龄不相称,但急诊科从只有2名医生的小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医院的主力军,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友善篇:妙手仁心,患者贴心的好朋友
    在医患关系复杂的今天,贺运河身处医院急诊科前沿阵地,从医20余年没出现过一例医疗投诉。用同事的话说,“再叨难的病人看到贺主任也叨难不起来了”。很多患者与贺运河偶然的一次就诊经历,就成了他至真至诚的朋友。
    一提起贺运河,卓先生就赞不绝口。他在一次义诊活动中看到贺主任询问病史特别仔细,每个细节都很亲和,让患者和他的距离很近,就认定贺主任是个好医生。前几年卓先生突然双手手指红肿很厉害,又痒又痛,前后去两家大医院看门诊均没明确诊断,只开了抗过敏药服用,并无太大改善,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贺主任。贺主任详细耐心地询问他近几天吃过什么药,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东西,然后确定是甲鱼过敏,立即给予对症与脱敏治疗,病情迅速缓解。之后贺主任又细心地诊断出困扰卓先生多年的“变异性支气管炎”,之前一直被当成老慢支,经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后顽疾被根治。
    阿清也是贺主任众多“粉丝”中的一位。2010年中秋节,阿清的婆婆突然出现急性腹痛,经人介绍找到贺主任,诊断为阑尾炎并发周围脓肿,立即联系外科实施手术。晚上十二点多,婆婆术后疼痛,打贺主任电话随叫随到,没有半点怨言。康复出院后,贺主任多次耐心随访,之后更是成了阿清一家的家庭医生,几代人的健康顾问。
    今年48岁的阿霞说贺主任两次挽救了她的生命。2010年大年初一,她突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肢体偏瘫被送到中西医结合医院,贺主任每天都过来给她进行诊疗,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恢复如初了。2013年底,阿霞又意外查出子宫癌,痛不欲生,又是贺主任帮她联系做了手术,并多次鼓励她战胜病魔,坚强地生活下去。如今的阿霞神采飞扬,她说是贺主任给的第二次生命。
    梁伯也是跟着贺主任近10年的老病人了,他说贺主任总是为病人着想,如果是按粒给药的处方,他会按天按剂量算好多少粒,从不多开一粒药。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一位患者在送给贺主任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贺主任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精心诊断每一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中体现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他是新时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医生。”在贺运河的带领下,急诊科也一直保持着医疗零投诉的纪录。
    奉献篇:仁医大爱,罹患重病不下火线
    也许,实在是太累了。从2014年1月开始,贺运河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但当时医院正在紧张地组织“创三甲”预评估,他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就服用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继续坚持工作。
    2月11月,大年十二,他又像往常一样来到诊室值班。也许是对自己的病有预感,也许是太难受了,他罕见地离开诊室10分钟去给自己验了个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白细胞比正常值高三倍还多,血小板很低,作为医生的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但他没跟任何人说,继续回到诊室为患者看病。
    同事曲宏达一回想起当天的情景就忍不住落泪:当时,贺主任起身正准备去巡视病人,鼻子突然不停地流血,止也止不住,大家吓坏了,纷纷对他说:“贺主任,你必须去休息了!”可贺主任说还有两个病人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不能走。他使劲捏住鼻子,不让血流出来,又继续为等在诊室外的两个病人看病。直到叮嘱完病人最后一句话,他才站起身,停顿了几秒,疲惫地笑了笑,看了看熟悉的诊室,终于转身离开。
    当天,贺主任就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息传来时,全院医护人员无不扼腕痛惜。大家纷纷为心中最敬重的医生献爱心,捐钱捐物捐血,期盼他好好休息,早日康复。
    病重住院期间,贺主任心里想得最多的还是患者和急诊科的工作,记挂着急诊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他常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在节骨眼上掉链子”。刚住院的日子里,贺主任的手机每天照常会收到老病人问医询药的短信,他不顾自己病重,坚持给患者回复,指导他们就医用药。在做完骨髓移植后康复的时间里,他也没闲着,通过微信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一位82岁叫熊伟峰的老大爷是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会定时找贺主任复诊。得知贺主任患了白血病,他伤心到了极点,跟老伴说连这么好的医生都患病了,他对自己的诊疗完全失去了信心,不想再找其他医生就诊了。贺主任得知情况后,说服了妻子,瞒着医生约了病人,请妻子开车送自己到医院的诊室给他看病。其实当时贺主任刚做完第一次化疗,白细胞只有1000多,身体非常虚弱,去医院很容易被感染甚至引发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事情过去很久,我们才偶然从贺主任妻子口中得知此事。当我们对此表示不解,问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时,他平静地说:“因为再没有什么比病人的信任更值得珍惜的了”。
    贺主任的奉献和付出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支持,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被光荣地评为“广东好人”。尽管贺主任因病不能亲自参加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但其中见义勇为的翁强枝船长和孝老爱亲的小凤英的故事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得知翁强枝船长患有多种慢性病,小凤英的母亲风湿病比较厉害时,他在医院的支持下,为翁船长送上了对症的药品和滋补品,还主动联系小凤英的母亲,指导也寻医用药,鼓励她勇敢面对生活。
    贺主任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着,心里却总是放不下患者,今年三月,他感到自己身体有些好转了,又主动跟医院申请回到门诊部继续为病人服务。起先他在中医内科出两个上午的门诊,后来又增加到三个,当看到星期天上午没有中医门诊时,他又主动增加了星期天的上午出诊。医院领导和同事都劝说他不要太劳累,他却说,他能恢复成这样,也是社会给了许多,现在还能继续为病人服务,他觉得是最幸福的事了。他还说,自己在经历了与病魔的生死抗争后,也更加知道怎样从心理上去安慰病人,再尽最大的努力帮病人减轻痛苦了。
    贺主任不仅是一个好医生,还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亲自下厨,为妻儿烹饪一桌精美的菜肴,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也倾注了许多心血。在“广东好人”交流会上,儿子贺翊峰动情地说,小时候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曾经不理解父亲,但在父亲确诊为白血病的当天,给妈妈写了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对不起儿子”。也在那一瞬间,他理解了父亲,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言传身教,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现在,翊峰也选择了学医的道路,他希望能做一个象父亲一样被大家需要,受人爱戴的好医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贺运河就是这样,他在平凡的岗位中认真实践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处处为患者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单位着想。他没有说豪言壮语,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敬业爱岗的大爱情怀,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真诚友善的高尚品格。
附:大家对贺运河的评价
    儿子贺翊峰:
    小时候父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曾经不理解父亲。直到走上学医的道路后,才体会到从医的艰辛和责任。在父亲确诊当天,他给妈妈写了张纸条,只有6个字:“我对不起儿子”,那一瞬间,我理解了父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言传身教,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父亲生病后,因为得到医院同事、患者及医疗同行等很多人的爱心帮助,现在身体恢复较好。经历了这些后,我也更坚定了做一个好医生的愿望,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象父亲一样被大家需要受人爱戴的好医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事曲宏达副主任:
    贺主任真是“全天候”医生,科里抢救病人,科际求助,从无怨言,随叫随到。不论病人身份,他总是仔细聆听病情,用心诊疗,现在医患关系很复杂,但就是再叨难的病人看到贺主任也叨难不起来了。2014年春节,贺主任除自己值班外,还替同事值班,连续几天的值班他已经出现间断的腰痛,但长期的急诊工作,自己对此并不敏感,2月11日这天,他一定是特别不舒服,因为他给自己去验了血并很快知道了结果,那张报告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沉痛的打击,作为医生的他知道那意味着生离死别,可是贺主任没对任何人说,当他站起来准备去巡视病人时,鼻子流血了!同事看见后叮嘱贺主任“你必须要休息了”,贺主任捏着鼻子,不让血流出来,他说还要等一下,还有两个病人的结果没有出来……一想到这里就特别难过,平时贺主任照顾同事很多很多,可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主任,就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想的还是患者,不是自己。生病后他还总惦记科里工作,觉得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我们去看他时,老是觉得不好意思,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单位。
    同事黎洪展医生:
    贺主任就是大哥一样的师长,他时刻都关注我们的成长进步和业务的提升,但从来不用说教的口吻,只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一个好医生。
    同事陈铁明医生:
    贺主任总是处处为患者着想,处处为单位着想,为树立医院好的服务形象,他像老黄牛一样工作着。医院下午出诊的中医少,他看到有的病人从远地方赶来快到中午时间了,想看中医又看不上,从2012年起,他主动“承包”了周二至周日的下午班,为的是让患者方便看中医,而中午就在诊断床休息。他平时很替公家节省,总是用用过的纸反面来打印,下班后必定要到门诊楼转一转,看水电都关好没有,空调关好没有。生活中的贺主任非常朴素,但他对待病人却是异常的慷慨,看到有的打工人生活困难,带钱不够,他就帮着垫上。
    同事吴晓伟医生:
    贺主任对我们年青人生活也是非常关心,平时如果家里有事,他都非常能理解,主动帮我们顶班,他从不计较身边的不满,总是保持心底的纯净和善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好工作,做一个好人。
    同事钟东医生:
    贺主任喜欢打乒乓球,他给球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谦让,无论是院内的、院外的,还是水平高的、水平低的,总是和和气气,胜不娇,败不馁。再过一阵子,又可以与他切磋切磋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