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抢救高危脑肿瘤孕妇

时间:2018-10-30

作者:彭俊祥

来源:南方医院

点击:

近日,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潘军接到了由深圳某著名三甲医院同行传来的一组脑部MRI图片,片子显示患者王女士后颅窝罹患巨大肿瘤性病变,已有早起枕大孔疝的影像表现,随后家属的一通电话让刚刚结束一天手术的潘军精神骤然紧张起来。

王女士已经接受第二次试管婴儿并已是孕35周,全家人都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盼望着她能顺利生下小宝宝,然而一周之前,王女士突然开始出现频繁头晕、呕吐、行走不稳,起初家人以为是临产正常反应,但症状越来越重,已经不能正常行走,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MRI才发现王女士的脑干背侧一个巨大的肿瘤。

临近当晚10点,王女士经绿色通道被转诊至南方医院,入院时王女士时已经神志朦胧,勉强遵嘱活动,剧烈的头痛让她只能侧卧在病床上,紧闭双眼,家人说她已经几天没怎么吃东西了,喝点水都会吐出来。此时患者以及来不及再进行本院磁共振、头颅CT扫描等检查,神经外科漆松涛和潘军仔细查看病人带来的外院影像学片子,发现王女士脑干背侧肿瘤巨大,血供异常丰富,周边遍布血管流空影,脑干、小脑严重水肿,伴有幕上脑积水,病人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脑疝出现生命危险,而腹中胎儿更是危在旦夕。

“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儿?”这是每一个接诊医护人员脑海中闪现的念头。漆松涛迅速召集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为其会诊,经过多学科讨论,胎儿已经35周,产科检查为活胎并有早期宫内窘迫,但剖腹产完全有存活的可能,随后的神经外科肿瘤切除虽然颇具挑战,但成功的手术完全可能挽救孕妇的生命。漆松涛和潘军当即决定大人小孩都尽量保。这场手术对于医生要求很高,一是孕妇是全麻,全麻会对影响胎儿的呼吸、循环,必须快速取出孩子,防止孩子受到影响;二是剖宫产后紧接着要进行脑干肿瘤切除手术,肿瘤位于脑干,毗邻呼吸、循环中枢,且MRI提示肿瘤血供丰富,不宜分块切除,手术难度大;三是产妇患者血液高凝,容易出现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巨大挑战。根据会诊意见,漆松涛迅速做出指示“病人目前危在旦夕,需要尽快手术,首先请产科评估胎儿情况,准备联合手术,手术风险巨大,但大人孩子都要尽力保!”

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后,医生们开始进行术前准备,神经外科医生迅速完善血常规、凝血等检查,联系血库备血;产科医生第一时间赶到,胎监显示胎儿存在少许宫内窘迫,已联系产科二线教授随时准备剖宫产;麻醉科医生也接到通知,随时准备为进行产科+脑科联合手术保驾护航;新生儿科医生随时待命,抢救新生儿。

凌晨4时许,王女士头痛加重,烦躁不安,一场多学科协作的联合手术开始。5时,王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为了保证母婴安全,首先由产科医生为患者施行了剖宫产手术, 6点20分,女婴顺利娩出,经过手术室及时处理后送至新生儿科接受监护治疗。

虽然孩子平安诞生了,但医生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在剖宫产手术中,漆松涛在科室做后盾,潘军及其团队也一直守候在手术室,根据术前精心准备方案,利用水囊的均匀压力压迫子宫静脉窦,以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在产科医生结束“战斗”后,潘军率团队对患者施行脑干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肿瘤血供异常丰富,每深入一步都像是在悬崖上走钢丝,潘军沉着应对,首先仔细的解剖分离肿瘤周边血管,将肿瘤供血动脉一一离断,一边专心止血、分离肿瘤,一边不时询问麻醉师病人生命体征,最终肿瘤完整切除,同时扩大壁结节附着处周围的囊壁切除范围,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仔细止血后,手术结束,病人保持麻醉状态,15:00返回神经外科监护病房。

术后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的精心护理,患者未发生后组颅神经等功能障碍,术后病理检查和术者术中判断一致,是一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为WHO良性肿瘤,患者和宝宝一同康复出院,母婴获救。

此例危重病例的救治成功,不但反映出南方医院多个科室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反映出医生的担当、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每每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急症肿瘤病人,各个医疗组、护理团队均能迅速响应,与兄弟科室精诚合作,急诊高质量的完成各类疑难肿瘤病例,为广大患者战胜病魔保驾护航。

又讯:近日,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2岁的巨大颅咽管瘤患儿手术,赢得在场的美国专家连连称赞和家属的高度认可。

患儿月月最近几个月常出现右眼斜视,并且步态不稳,最终无法正常行走,家长急忙把孩子送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结果发现颅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结合病史年龄及影像学表现,当地医院诊断月月罹患的是一种叫“颅咽管瘤”的先天性颅内肿瘤。家属带片子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后来到南方医院治疗。

颅咽管瘤是发生于鞍区的上皮源性肿瘤,多见于少年和儿童,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0%,手术全切除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因肿瘤位置深在又毗邻颅内重要神经血管,故手术十分困难,目前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因解剖因素而不能治愈的颅内良性肿瘤。

入院后,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漆松涛立即组织科室专家进行术前讨论,结合最新颅咽管瘤QST分型特点,认为月月患多腔生长S型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肿瘤巨大,中、后颅凹下丘脑及脑干等重要神经血管均受到累及,病人已处于危急状态,需要尽快手术,然而,2岁幼儿,一般情况差,垂体功能低下,肿瘤多腔生长累积范围广泛,压迫重要神经结构,手术时间长、风险巨大,围手术期水钠失衡,尿崩容易导致病情变化,患儿均可能有生命危险;即便顺利手术全切除,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远期较合理的内分泌维护,患儿的治疗时期也较长。

根据QST分型理念,本例S型,肿瘤起源于袖套段垂体柄,并在多个蛛网膜内生长。手术选择右侧额颞联合额底入路,手术虽困难但非常顺利,术中沿周边膜性结构的分离肿瘤,不仅肿瘤完整切除,周边重要结构也得以完整保存。 术后颅咽管瘤团队严阵以待,予以激素替代,每日多次查看孩子尿量、尿色,监测电解质,经过严密的监测、及时的处理,患儿顺利度过了尿崩、低钠血症、癫痫、肺炎等围手术期症状,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复查头颅MRI发现肿瘤达到全切除。著名美国神经外科教授Monica Wehby 现场见证了病例的手术过程,非常惊叹,认为该病例在一些医院只能进行部分切除加放疗的姑息性治疗,并认为小孩在南方医院得到如此高水平的治疗是十分幸运的。在随后得知病孩已完全治愈并无异常并发症时,她写下了:“Congratulations! She looks wonderful! I am sure the family is very grateful!”出院时家属为治疗团队每一位医生都送了一份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这是南方医院颅咽管瘤团队长期坚持“完整整块全切除,膜性分离少损伤,独立建档勤随访”的个体化、微创、全程管理治疗理念,珍惜“首次手术有望治愈肿瘤”的宝贵机会,用心治疗“再次手术仍有机会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复发、放疗后、化疗后患者,攻坚克难,造福患者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颅咽管瘤团队在漆松涛、潘军领导下,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成为著名颅咽管瘤研究中心。中心根据鞍区显微膜性解剖,提出了基于膜性结构的颅咽管瘤QST分型,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规范患者长期随访,在充分认识激素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前提下精细调整替代治疗的剂量,促进患者垂体功能重建,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活质量,先后发表了近30篇SCI文章,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多项,并荣获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牵头制定中国颅咽管瘤外科治疗指南,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治疗指南及颅咽管瘤远期内分泌治疗指南,出版全英颅咽管瘤图书一套,将中国学者关于颅咽管瘤的治疗理念和相关理论推向世界。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