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青、费成硕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奖

时间:2019-06-25

作者:毕振宇

来源:基础医学院

点击:

6月21日,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军队、各个地方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7个代表队223位科普达人齐聚,同台比拼讲科学,秀科普。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后10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南方医院眼科谭青医生荣获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人体博物馆科普基地讲解员费成硕荣获优秀奖。

谭青是南方医院眼科医生,她的科普主题是《人的眼睛一生的变化》,谭青总成绩在223名选手中排第15名,是卫健委代表队唯一晋级决赛的选手,也是广东地区医疗系统唯一的选手。

费成硕是我校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在人体博物馆科普基地任讲解员、摄影师。费成硕自主命题讲解的主题是“小折纸,大智慧——从生活走向实验室的科技”。他通过承载了无数人快乐童年回忆的折纸游戏,讲到它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已经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零件设计上:在嫦娥四号上的太阳能帆板,它的通讯中继卫星“鹊桥号”拥有着展开后口径近5米的伞状天线,更是完美地应用了折叠原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新型“折纸”太阳能电池板,也是应用了三浦折叠等方式。

费成硕讲到,除了航天领域,折纸在医疗领域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这种由折纸演变而来的手术钳。我们都知道,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创口的面积越小,那么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就越好。通过这种灵巧的手术钳,医生在实现微创手术的同时,也能减轻病人的身心损伤。

他指出,如有些心脏支架,也是从折纸中得到的灵感。它在收缩时以很小的体积进入血管中,到达堵塞位置时弹开,继而支撑动脉、解决狭窄、保证血流通畅。目前,它已经用于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治疗,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他谈到,小折纸中也蕴含着大智慧,通过他的讲解,让大家了解基于折纸问题而来的折叠原理还在机械制造、精密仪器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大家科普不仅实验室的智慧能够走向生活,生活中的智慧也能走进实验室,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费成硕的讲解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获得评委的好评,最终荣获了比赛的优秀奖。

总决赛特邀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何质彬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曹则贤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台制片人、主持人王雪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教部副主任游云,澳门科学馆馆长邵汉彬,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等院士和专家担任评委。同时,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公开,比赛成绩采取现场打分、统一亮分的形式,大赛还专门设立了监督组,对大赛评选工作全程监督。

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副司长李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这次大赛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选手专业层次高,且讲解内容丰富多样。全国各地的科普精英这次大集合,大展示,打造了一个讲解技艺交流的最高平台,呈现了是一场全民共享的科普盛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注入新力量。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自2014年起,已举办六届。为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全国大赛,各地和各部门纷纷举办选拔赛,科普讲解成为社会热潮。今年全国40多个省市区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军队、武警,举办400多场选拔赛,参赛选手超过4万人,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除了各地和各部门的选拔赛,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近年还推出了小小科普讲解员大赛,得到学校和家长的热烈点赞,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这是广州第六次承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州作为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发源地,也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展示的汇聚地,科普讲解大赛作为落地广州的科普品牌,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科技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本届大赛从线上到线下,共计吸引了超过6000万人次受众关注和参与。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