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长短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街角拐弯处,闪出一辆黑色自行车,车上印着凤凰的标志,驮着表情略显着急的父女俩。稚嫩的孩童因为担心上学迟到,小小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年轻的父亲卖力地蹬着自行车,大大小小的汗珠从脸上渗出。那是1997年。那时候,几公里的距离,要花十几分钟。
“爸,不用送了。”“不行!”鬓角已经长出些许白发的父亲,执拗而又沉默地拎起了大包小包,跟在她的身后。到了车站,大巴车早已等候着远行求学的学子们。父亲把行李一件件码好,整齐地摆放在行李舱。他能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但只要车不开走,他离去的脚步便怎么也迈不开。一直到车门关上,车辆开动扬起的灰尘模糊了车后的窗户,他依稀看着远去的她,她依稀看着依旧矗立在原地的他,彼此带着不舍渐行渐远,渐行渐远……那是2008年。那时候,五百多公里的距离,要花七八个小时。
“爸,进站了哈。”“去吧。”牵引着父亲不舍的目光,她拎着家里准备的各种吃食和行李匆匆进了站,尖头圆身的车厢已经在那等候。上车后,列车便以时速几百公里的速度行进。速度虽快,却平稳无比,丝毫没有使人感觉颠簸劳顿。整洁的车厢、优质的服务,疾驰的速度,一切一切,都使得回家离家变成了一件舒适且轻而易举的事情。那是2015年。那时候,家乡与他乡五百多公里的距离,只花三个多小时。
从前,时光长且慢,距离远又长;如今,时光短而快,距离长却近。
大小·少多
“在包公所管的地方,有户贫穷的人家,家里有生病的父亲和母亲,还有一个小孩。为了赚钱给父母买药,小孩每天一早就起床,提着一篮子油条去集市上卖”……夏日的午后,闷热的房间里,一把三页扇在头顶慢慢悠悠地转动,风扇底下,是一个趴在地上正听什么听得认真的小孩。小孩双眼注视着眼前一个大大的、黑黝黝的机器。两个圆圈圈在机器中间匀速转动,生动浑厚的声音从机器里飘逸而出,紧紧地吸引了孩童的注意力。那是1997年。她由文学故事所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光阴好像流水飞快 ,日日夜夜将她们的青春灌溉……”悠扬的乐曲从不到巴掌大的一个小物件中传出,萦绕在她的耳边。这是她用攒下来的奖学金买回来的MP3。她似乎从来也没想过,那么多的音乐可以那么轻易地放到那么小的一个东西里,那么小的一个东西里,可以发出那么多的声音!一切都很新奇。那是2008年,这些悠扬美妙的声音,伴她度过了辛苦的求学岁月。
“哒哒……哒哒哒……”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动,白色的“纸”上爬满了黑色方块字。她拿起手中的kindle,水墨色的阅读界面映入眼帘,与纸质图书几乎无异的视感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读到精彩处,她拿起手机拍下,将手机放置在电脑侧边Share位置,图片便自动传输到电脑。那是2018年,海量的信息触手可得,便捷的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工作效率。
从前,传播知识的工具很大,可储存的知识很少;如今,传播知识的工具很小,可储存的知识却很多。
快慢·繁简
“大叔,来,给您钱。”一个炎热的周末,领了奖学金的她兴冲冲地跑到市场上,给弟弟买鞋子,给爸妈买衣服。她揣着大大小小的票子,想到家人看见礼物时的激动,心里激动无比。买完衣服,便兴冲冲跑去邮局,将礼物给异地的家人邮去,期待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那是2006年,那时候,大家都还流行带着现金出门。
“爸,中秋节给你们买点礼物哈。”挂了电话,打开电脑,琳琅满目的商品,便捷的搜索,使一切都变得十分便利。商品选好后添加进购物车,结算,输入地址,选择配送日期,提交订单,弹出付款二维码,拿起手机对准扫描,只听得“滴”的一声,扫码成功,输入付款金额,结账完成。从选择商品、下单到付款,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从接收订单,出库到快递送达,快则半天,慢则一两天、两三天。那是2018年,那时候,大家出门流行带个手机,付款流行扫码。
从前,心意的送达很慢,过程很繁琐;如今,心意的送达很快,过程很简单。
从远到近,从长到短,这变,是中国速度。
从大到小,从少到多,这变,是中国技术。
从慢到快,从繁到简,这变,是中国服务。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这变,是革故鼎新,民安国富;是发展转型,科教领先;是地穿高铁,山卧高架,天跃飞船;是“一带一路”,同心梦圆……70年间,巍巍中华,沧桑巨变,壮丽辉煌;70年间,华夏儿女,初心不变,使命勇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