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具有七十年的发展历史,70年来,护理学院承军校之传统与血脉,遵“博学笃行,尚德济世”之训导,循“厚德、严谨、敏行、精进”之精神,挂"沧海云帆",育“生命天使”,人才辈出,声势日著。
护理学科现为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点,是华南地区首家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紧密围绕“办一流专业,建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结合社会、时代对人才培育的新需求,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着力建设发展助产专业,凝练学科方向,构建体系完整、基础雄厚、具有潜力的学科发展格局。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首批助产本科专业培养院校,2017年助产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立项,2019年助产专业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验收通过,助产学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护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护理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四轮护理学科评估排名B档。在2019年《医学界》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排行版我校居全国第6位。
首届助产学生毕业
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学院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对学院内设机构进行重组,以“双带头人”培育为主线,优化支部书记及科室主任配备,提升了支部班子的党建工作及业务工作能力,党建工作助力业务工作,党建、业务双丰收。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创新思政教育模式,2020年《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获中华医学、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奖。获全省高校党课课件一等奖1项。《以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获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优秀案例一等奖。
学科人才队伍与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成功获批广东省内首个护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硕士研究导师数量提升,护理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较“十二五”期间增加19人。2019年学院完成机构设置重组,成立临床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精神与心理、助产4个学系(方向)。学科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引进3名具有留学经历和临床经验博士学位教师。2名教师在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拥有护理、助产、人文3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获得“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推动者”、“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十佳护理教育工作者”、“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2018年我校参与美国护理联盟(NLN)和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CSDP)组织的中国模拟导师发展计划,2人获NLN模拟导师证书。获学校批准成立南方医科大学护理与助产循证中心,并与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护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4家JBI合作单位,成功举办“2018国际护理与助产循证大会暨JBC学术研讨会”。2019年经JBI批准在珠江医院成立“临床循证实践合作基地”,开启了与附属医院及临床实践机构合作进行科研与证据转换的新模式,2020年升级为JBI卓越中心。学院加入了香港理工大学牵头,澳门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9所大湾区单位成员组成的 “护理研究及知识转移联盟-Nursing Alliance of Research and Knowledge Transfer”(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护理联盟),并牵头负责母婴健康模块。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丰硕
在原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和共享课基础上,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立项数居全国护理院校前列。建设18门在线课程,其中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校级6门,院级17门。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项目21项。开展各级教改课题8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获全国电教成果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成果奖1项。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助产学》、《健康评估》、《护士人文修养》主编单位。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着力建设助产学专业师资队伍,完善助产教学硬件条件,成为教育部首批助产学本科专业培养院校。为应对高考政策改革,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从2020年开始增设护理卓越班招生,每年招收20名学生,采用小班精英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政人文素质、临床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
科技创新与科研实力显著提升
科研实力有较大提升,主持科研项目311项,总科研经费达2093万元。国家级课题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119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2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公开发表文章1341篇,其中SCI论文90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0篇,获得专利36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3项。附属南方医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护理学报》至今已2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0版,并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0版)Q1区。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拥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省级实践基地。护理及助产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2018年完成升级改造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改建后的模拟病房和智慧实验室满足专业模拟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需求。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落实实习中期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临床师资培训,持续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在我校13所直属附属医院中遴选南方医院、珠江医院、深圳医院等6个广东省三甲医院为实习基地。拥有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四川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省外一流实习基地。“十三五”期间拓展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甲脑科医院惠爱医院为精神科实习基地,拓展社区护理实习基地20个,其中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建设一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州市老人院。
护理站
学生素质培养成果显著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中心、质量至上”的宗旨,对毕业生质量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建立了个人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升学率、专家访谈等5个维度的质量评价体系。
2016--2018年,毕业生个人满意度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升学率为10%,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99%。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大创项目135项,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1篇,获“挑战杯”、创业大赛系列竞赛、护理临床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普活动逾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2019年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多名毕业生在工作期间被评为单位或省市级优秀护士,新冠疫情期间,85名护理毕业生主动请战赴湖北抗疫一线。2018届毕业生盖尔加斯提巴努木•阿布都热西提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人获全国第一届护理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医科类院校和广东省高校内唯一立项“中国科协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1人获中国卒中协会“优秀红手环志愿者”称号。
全国临床技能大赛获奖学生
对外交流范围显著扩大
共派出教师短期出访45人次,长期留学8人次。分别出访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比利时、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爱尔兰、加拿大、香港、台湾。邀请国外护理专家来校访问讲学共20人次,召开1次国际会议,派出本科生或研究生出国(境)访学25人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在合作办学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积极推进与莫纳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洽谈。
社会服务获得高度认可
新冠疫情期间,曾在小汤山抗击非典的专科护士再度披甲,发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优良传统,共231名南医护理人驰援湖北。将两项国自然课题成果转化为科普平台,建设“NGB管理平台”“有爱屋”“幸孕荟”APP,实现了对神经源性膀胱、孕期尿失禁及正常孕妇的精准风险预测与健康管理。构建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防控平台。结合省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创新医学生对老年痴呆患者健康照护实践活动。近五年获18项省市级科普专项,资助经费150万,在急救、健康素养、慢病管理、心理援助等方面服务地方百姓健康。
利用线下国家一流课程《健康评估》资源,面向公众开放科普通识课《健康评估-学评估方法,做健康守门人》,选修人数为1.54万次,互动量为6.15万。面向小学、大学创建生命教育课程网站,“聊聊生命的故事”公众号原创推文20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3万次。创建7个公众号,传播科普,累计受益达15万人次。举办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培训班40余场次,招收学员共980人次。1人获广州市科普名师,省科协“科普自由行”基地,举办22期科普自由行。护士节举办“健康南医人,科普人人行”大型活动。
护士节科普活动
七十华诞,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后疫情时代,社会对护理学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学院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努力在观大势中乘势而上,在融大局中谋好发展, 在补短板中实现突破,全力打造学科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始终以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高标准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心协力推动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