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我校第三期辅导员沙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融合路径探索”在顺德校区杏园举办。本次沙龙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中医药学院承办、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和卫生管理学院协办。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士良,各学院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及校本部、顺德校区40余名辅导员代表参会。
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传承力量
中医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茜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索》的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背景、意义及全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现状进行了解读,介绍了中医药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理念,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和“进考核”的系列文化育人品牌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同时,对当前文化育人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小结,表示,学院下一步将从统筹校内资源、深入挖掘五育素材、提升辐射带动、以评促建等方向扎实推进工作。

文化育人,润德于心
卫生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吴庆从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和文化育人融合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要以第一课堂为主导,创新融合,拓展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思路;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搭建“三自”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平台,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将网络“第三课堂”作为更广阔的阵地,建设新媒体基地,丰富教学内容和载体。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进校园文化育人生活化。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辅导员宋东亮报告了学院“以思政文化为龙头、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以审美文化为追求”的文化育人整体思路,总结了目前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下一步育人工作提出思考,尤其是从事思政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加强自我学习,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盏“峡谷里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凝心聚力育英才 培根铸魂写华章
三个学院主题报告分享后,全体辅导员围绕“如何把文化育人和各专业特色有机融合、如何结合学生各个成长阶段开展文化育人、如何在劳育和美育工作中融入文化育人”这三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育人的新思路。小组发言代表提议可以通过整合书院资源,打破学院之间的壁垒,形成育人合力;从做好适应性教育增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系到发展性教育融入五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再到大三大四进行规划性教育,做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结合工作,文化育人不单要从学校方面出发,还要整合社会资源,真正落实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

中医药学院中基文史教研室主任张国华对此次沙龙进行点评,他指出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文化育人,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推进课程思政和学生思政工作结合、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阐释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陈士良指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每位思政工作者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寻传统文化精髓,发挥其当代价值。

文化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此次辅导员沙龙在进行理论探讨前,先组织全体参会老师现场观看了第八届“名老中医传承班”拜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