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时讯

您现在的位置:

【抗疫先锋】第五附属医院:党旗闪耀“疫”线,党员先锋出击

时间:2022-04-21     编辑:张淼   点击:
新闻摘要:前言:疫情期间,南医人挺身而出、精诚团结,在抗疫一线、医疗卫生战线、教学科研和日常防控服务中积极发挥南医力量,生动诠释了南医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内涵,不仅为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特开设“抗疫先锋”栏目,记录“南医人”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共克时艰的“最美身影”。 凌晨吹响“集结号”,不到半小时,几百人披星戴月开拔跨区支援,数小...

前言:疫情期间,南医人挺身而出、精诚团结,在抗疫一线、医疗卫生战线、教学科研和日常防控服务中积极发挥南医力量,生动诠释了南医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内涵,不仅为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特开设“抗疫先锋”栏目,记录“南医人”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共克时艰的“最美身影”。


凌晨吹响“集结号”,不到半小时,几百人披星戴月开拔跨区支援,数小时后天微微亮,又有几百人整装待发参与属地化核酸采集……这是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

按照广东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安排,本轮广州市核酸采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派出了2867名医护人员参与采集任务,总采集量达1523596份,创下了医院历史记录,也是本轮支援广州防疫最大规模队伍之一。


以支部为堡垒,集结迅速有序

南医五院党委书记李绍波介绍,医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创新“战法”,以支部为单位,按照全天候“白+黑”60分钟响应标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周末点兵、深夜集结、一鼓作气、毫不懈怠。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全院36个党支部书记领衔、支部攻坚、党员争先。4月9日深夜,常人灯火阑珊的周末时光,而南医五院妇科党支部书记李婉玲刚刚忙歇,电话突然响了,要求支部组织人员连夜赶往荔湾区支援大规模核酸采集。防疫和患者一个都不能落下。李婉玲和科室主任刘芳商量分工,护士长组织报名,李婉玲带队核酸采集,刘芳留守病房照顾50多位患者。忙起来的还有各个工作联系群,“我来”“没问题”“随时出发”你一言我一语像热闹的“直播间”。

夜色里医护人员三三两两地回到医院,小广场集合点洗手衣、防护服等相关物资已备齐发放,接送大巴也停靠在路边。4月9日0:30,医院通知15分钟后出发。200名医护队员已整装完毕,各支部点卯,医院领导目送大家有序上车。

5个小时后晨光微熹,医院门口刚送走200人支援队伍,另有700人化整为零投身从化区大规模核酸采集。才拔智齿的阿明吃着止痛药出发了;卒中中心大夫亚军争先恐后让年长同事和女同志轮换休息,自己坚持到最后;前一晚还在线上会诊入境隔离酒店患者的心胸血管外科主任蔡庆勇,早上查完房交班后去采集点上岗了。


舍小家为大家,疫无情人有情

护理部副主任郑彬娜夫妇俩都坚守在防疫岗位上,家里的老小没人照顾只好托付给邻居。邻居不仅管饭,还要带着老小下楼做核酸。“我俩都是共产党员,有情况我们一定上。”郑彬娜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近邻胜似远亲,感谢好邻居。”

中医科党员欧玲医生也是“情况”不断,采集核酸时突然收到通知,她的“老病号”——年过花甲的陆婆婆封控在家刚好药吃完了,陆婆婆慢性胃炎复发。解铃还须系铃人,欧玲找人替班后,脱下防护服通过视频观察患者舌像,重新诊断开药,解了陆婆婆燃眉之急。她刚放下手机,又一单找上门来,80多岁的陈老太血压超过200又不肯吃药,急得家人跳脚,最终欧玲跟老太太连线,劝服老人用药化险为夷。

临床护士出身的工会工作人员郭远雯接到通知后,哄睡孩子立即返回医院,凌晨她随队赶赴荔湾区。任务结束回到时又是凌晨,200人的团队36个小时只睡了3个小时。“从凌晨到凌晨,身体确实有点疲惫。”郭远雯说,“但我和伙伴们身穿白衣,心有锦缎。”在支援深圳的5天里,她坦言给孩子最大安慰只能是一起玩自拍。


坚持全勤支援的“钢铁侠”

李辉是南医五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也是康复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只要医院有支援任务就有李辉的身影,支援穗莞深他是全勤。不论是凌晨集结还是清早出发,队伍里一定能看到李辉拿着写字板在点名。核酸采集支援任务有时来得很突然也很急,人员联系、动员组织……李辉响应总是很迅速,报名接龙都是N-1,因为他默认自己是“楼主”,队员们“抢沙发”。4月9日凌晨支援荔湾区、清晨支援从化区、第二天支援白云区,25人的康复科团队基本都分批派了出去,李辉夜以继日连轴参加了两场支援行动。“我的专业就是让人健康充满活力,我有一套科学方法让自己能量满满。”李辉笑着说,“我是支部书记应该带头上,科室年轻、年纪稍大的同事应该多照顾,大团队保证休息和轮替是为了更好战斗。”

核酸采集现场的人群中李辉总是“中心人物”,工作休息间隙,很多人劳累后倚靠着刷手机,他常常会鼓起掌来,与核酸采集其他同仁分享他的“科学妙招”,带着大家做深蹲、拉伸等。“鼓掌一来是给大家加油打劲,二来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大卖场里面学来的。”李辉说,“长时间机械工作或者久坐都不好,适当适量的活动反而更有利于休息。”南医五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办主任、核酸检测专班组长徐晓武介绍,医院以保证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手术开展、病房基本保障为原则组织支援力量,“我们会甄别轻重缓急情况,例如康复医学科的支援任务偏重些,李辉以身作则带了好头。”

4月12日清早,被同事戏称为“钢铁侠”的李辉,背着他的黑色双肩包,又开始点名、数人、带队上车出发了。


为了患者,让身体自动关机一会儿

刘金辉是南医五院儿科主任,也是儿科党支部书记。科室在从化当地人心中是“老牌子”,平常接诊的患儿让科室医护团队非常充实。尤其本轮广州疫情医院多次接到支援任务,刘金辉带领团队非常给力。任务结束返程时,刘金辉总是殿后,叮嘱队员们好好休息,目送大家离开,转身就回科室继续加班。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留守科室同事当天接诊和住院患者情况,查房完毕又埋头在电脑前。

4月以来几次凌晨或是清晨集结出发让他亲身体验了一次“关机”状态,“晚上回到医院后我看着电脑里的工作资料,感觉有点模糊,怀疑自己老花眼了,眼皮越来越重,看不太清脑子也不好使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后还是被支援第二天核酸采集的工作电话闹醒的,‘充电’5分钟,可以再干一晚上。”刘金辉一笑而过。


两个人撩了一条村

李立勇是南医五院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也是胸外泌外科党支部委员。心胸血管外科大夫的职业让李立勇养成心细、负责的态度,他很好兼顾了支援核酸采集和治病救人。4月一次从化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李立勇忙完一台肺部微创手术,陪着患者到病房,情况平稳但他仍不放心地再三叮嘱留守医护人员,啃着早已冷得硬邦邦的馒头出发赶往镇街采集点。

李立勇手术做得好,采集核酸也很溜。“大家为啥把采集核酸戏称为‘撩’核酸?确实与标准动作有关。”李立勇说,“采核酸不是简单沾口水,真的要撩扁桃体和咽部,每个人咽反射敏感度不同,作呕是正常反应。”一套标准的核酸采集步骤,李立勇一气呵成就像打功夫一般。闲暇休息时间他还会主动与采集新手分享经验,这个动作到下个动作怎么做可以更顺畅更高效,怎样让被采集人咽部不适减到最小?李立勇都有门道。

本轮广州市核酸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急、事关重大,李立勇多次随医院支援队“本土”作战或跨区作战。4月9日从化南方村核酸采集,由于任务和时间给人员调配带来不小压力,李立勇主动请缨去南方村“做任务”,上午出发下午回,他与镇街医院的同仁一起,2人4个小时完成了整个村近1900份核酸采集。


甘当支援队的“共享”司机

王鹏是南医五院药剂科主任,也是药剂科党支部书记。医院多次参加核酸采集支援工作,王鹏是“老面孔”。军人出身的王鹏虽然个头不算魁梧,但身上的部队气质让他总是很挺拔。集结、出发,王鹏总是扛着一面党旗走在队伍前列,“我牢记我们支援战疫的初心和使命,我永远不会褪去军人的本色。”

王鹏夫妇都是医务人员,为了妻子方便,他在从化区工作,把家安在海珠区,正常情况下每周回家一次。4月8日星期五,王鹏在家刚放下筷子,支援工作群热闹起来,晚上9点多通知要求各支部动员做支援准备。王鹏抄起手机开始联系布置,次日凌晨0:45,200人出发支援荔湾区,王鹏直接从家里开车奔赴“前线”与大部队会师。

4月12日清晨6点半,王鹏带着药剂科的核酸采集队伍出发到从化区鳌头镇支援,为了便民和效率,采集点分布非常广泛和零散,医院准备的车辆很难覆盖全部任务区域。王鹏开着私家车,带着4名同事出发赶往华夏学院先行侦查场地。当天上午9点半,鳌头客运站需要再增援3人,王鹏安排好现场工作后,他坐到驾驶室,再次发动汽车,带着其他2名同事赶往客运站。


感控督导员:守护“大白”的保姆兼保镖

黄莉芳是南医五附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平时在科室工作就是忙前忙后的“大管家”,她也是院级优秀的感控督导员,更身兼外科督导小组组长。本轮多次大规模核酸采样中,黄莉芳冲锋在前,广州从化、荔湾、白云,甚至东莞、深圳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清晨7点,从化区城郊街道一处核酸采集点,黄莉芳和十几名医护人员已经到岗,其他工作人员正在布置现场。黄莉芳走到一旁清点核对防护品等物资,伸出食指像点名一般对着眼前的箱子起起落落,指尖夹着的笔时不时在纸上划勾。穿防护服大伙虽然都是驾轻就熟,但黄莉芳仍不停念叨相关注意事项,就像交响乐团音乐家虽然能记谱但演奏仍要看谱看指挥。“重要的事要重复三遍,确保万无一失。”黄莉芳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也能出真知,工作时最外层手套容易下滑,我们就彼此帮忙用胶带缠一圈,虽然书本上没有但确实很管用。”忙完医护队员这边,黄莉芳又走向社区工作者沟通现场布置,她走开几部看了看,检查合格一切就绪后,大家准备上场。

感控督导员是谁,他们都干些啥?南医五院院感科主任向东明介绍,感控督导员的主要职责是积极配合领队,保障队员们安全的步入战场的第一道关口: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安全的撤离战场最后一道防线:脱卸区。向东明说,所有参加一线核酸采集的感控督导员上岗前都要接受新冠疫情防控培训及考核,达标方可上岗。考核内容涉及防护物资查验、“三区两通道”分布情况、核酸采集防控要点与重点、医疗废物正确处置、从防护用品正确穿脱到脱卸区规范设置等等内容,每个内容不但有实用的理论知识,更有规范的实战演示,“疫情当前,感染防控是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闪失,我们要从理论中掌握精准防控要点,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

南医五院影像诊断科马杏珍是感控督导员队伍中年资最高的感控护士。2020年2月,广州市下发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成立感控督导员队伍,马杏珍积极准备踊跃报名,成为医院第一位感控督导员。马杏珍工作严肃认真对人非常热情,大家称她为马姐。此次大规模核酸采集中,只要有外出核酸采集任务,总有马杏珍的身影。广州白云区的核酸采集点,马杏珍刚刚检测完上一位核酸正在做手卫生,一位市民大步上前,还没坐稳顺手想摘口罩,被马杏珍叫停,“阿伯,在医护人员用酒精做手卫生、拿出采样棉签准备采样之前,不可以摘下口罩哦,摘口罩的时候需要注意抓住口罩耳带解下口罩且不放手,采样结束后再立即戴好口罩离开。”像这样的卫生宣教“顺口溜”,马杏珍一遍一遍耐心讲解,很多市民做完核酸会向她道谢。任务结束但马姐的工作并没结束。她亲自上阵打包医疗废物,并指引消杀人员仔细消杀,每一处风险点总逃不过马姐的火眼金睛。现场处置完但马姐还没完,所有外出采集人员还需要进行连续7天健康监测,感控督导员要配合院感科完成本科室外出核酸采集人员健康监测。刚刚登上返程的大巴上,马姐边鼓掌边说:“大伙辛苦啦,谢谢理解和配合,我再啰嗦两句大家好安心休息。记得要完成健康上报哈,有特殊情况要告诉我,即刻上报院感科。”


为防疫辗转奔走,医者“疫”不容辞

“大白”们的工作重复而单调,但他们不辞辛劳、不舍昼夜;他们的故事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归来与同事的击掌相庆,与家人的拥抱,却滋润心田。

去年下半年以来,南医五院累计派出32批6640人次医护人员支援穗莞深沪等地,采集核酸3827775份,披星戴月、盐汗交织早已成为他们的“日常”。5赴深圳,3入东莞,23次战广州。东莞桥头、横沥、茶山,深圳盐田、南山、坪山、宝安,广州荔湾、白云、从化都是耳熟能详的地名,都留下了南五人战疫的身影。

南五人辛勤付出与责任担当,赢得各级政府高度认可和广大群众广泛好评。深圳市、东莞市几次发来感谢信,从化区委区政府还向医院赠送锦旗,医院6个护理集体荣获从化区“优秀护理集体”称号、9名护士荣获“最美抗疫护士”称号,27名护士荣获“优秀护士”称号。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