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时讯

您现在的位置:

100岁生日快乐! 钟世镇:百岁院士的“配角”人生

时间:2024-08-24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南方医科    作者:文:柯佳   编辑:魏秋桦   点击:
新闻摘要:他鉴往知来、守正创新引领解剖学踏上与临床紧密融合的新征程他独具慧眼、洞察先机令数字人体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他桃李天下、广育英才成功树立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育才典范他甘当配角,默默耕耘成就了众多医者的璀璨功绩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百年岁月铸经典,百岁人生映华章。8月24日是钟世镇百岁生日,‌全体校领导,钟老家乡的领导和乡亲,与他并肩奋斗过的同事同行们,‌受他言传身教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赶来...

他鉴往知来、守正创新

引领解剖学踏上与临床紧密融合的新征程

他独具慧眼、洞察先机

令数字人体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他桃李天下、广育英才

成功树立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育才典范

他甘当配角,默默耕耘

成就了众多医者的璀璨功绩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世镇

百年岁月铸经典,百岁人生映华章。8月24日是钟世镇百岁生日,‌全体校领导,钟老家乡的领导和乡亲,与他并肩奋斗过的同事同行们,‌受他言传身教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汇聚一堂,‌共同为这位医学巨匠庆祝百岁寿辰。‌

学生为钟世镇院士送上生日祝福

党委书记张玉润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钟世镇院士百岁寿辰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他说,钟院士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科学家,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育家。钟院士的百年人生,是一段胸怀天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矢志创新的历程:始终胸怀赤诚报国的崇高理想,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攀科研高峰;始终坚守甘为人梯的无私情怀,肩负科学育人的责任;始终秉承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树立淡泊名利的典范,是全校师生的楷模和榜样。

中国工程院致钟世镇的生日贺信

中国解剖学会致钟世镇的生日贺信

作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开创者、医学生物力学研究的奠基者、数字人体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钟世镇60岁成为教授,72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76岁开启“数字人”研究计划,80岁参与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看似是“大器晚成”,但细细品味他的一生,就知道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从求学到科研探索,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与时代环境、与国家的科研需要息息相关。他说:“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国的情怀。因为我们随时都要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国家献出我们的青春和才智。”

如今的钟世镇居住在帽峰山下的康养中心,房间整洁利落,桌子上摆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放大镜、一盏台灯和许多专业书籍。由于对花粉过敏,他的房间从不摆放鲜花,绿叶植物成为了唯一的点缀,这似乎也成为钟世镇对自己人生定位的真实写照,“不做鲜花、甘当绿叶,不做主角、甘当配角。”


我愿意在解剖学中耕耘

作为我国著名的临床解剖学家,按照钟世镇的说法,在医学行业自己只是“配角”。因为在所有涉及生死的“舞台”上,演出的“主角”是医生,解剖学做得再出色也不过是“配角”。事实上,当年考上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后,钟世镇萌发了担当“主角”的梦想,向往外科医生的“刀到病除”,但命运使然,钟世镇最终选择了解剖学。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辉煌的学科,想超越前人很难,但是任何工作都要有人去做,所以我还是愿意在解剖学中耕耘。”

——钟世镇

带领钟世镇踏入解剖学大门的是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叶鹿鸣教授,叶教授的人格魅力,严谨规范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的实操能力,为钟世镇树立了榜样。钟世镇的基本功从磨刀子练起,就像是练习武术要先学会扎马步,加之叶鹿鸣教授的手把手教学,造就了他“庖丁解牛”般的动手能力,这为他后来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钟世镇(右二)与叶鹿鸣(右三)在答辩会上的合影

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动荡岁月,事业蒸蒸日上的钟世镇没能幸免于难,被关押在“牛棚”里,与外界隔绝。虽短暂失去了自由,但钟世镇与同事整理出了《解剖学技术》,成为后来解剖技术学新版本的主要引用蓝本。

直到一声春雷响起,1978年秋天,已暂停学术活动12年的中国解剖学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大家共同研讨“解剖学的现状与前景”。会上,钟世镇拿出了亲手制作的心血管铸型标本,在专家和学者中引起了轰动。标本极其精巧细致,连毛细血管网络都维持着完备的形态,解剖结构一目了然。

1978年,钟世镇制作的首个心血管铸型标本

从这次会议开始,钟世镇和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团队在业内逐渐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这一时期,他还提出解剖学“三结合”思想,即“要与临床发展需要相结合,要与形态结构有关联的专科相结合,要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相结合”,赢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

1979年,钟世镇开始将制作铸型标本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和助手,并将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设列入日程。当时,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人体博物馆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rant标本博物馆”,1988年,该院院长Moore教授来到第一军医大学人体标本陈列室参观,在看过馆藏标本后,他表示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钟世镇等制作的标本都比Grant标本博物馆的好。

2004年,钟世镇(中间)所在的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全体人员合影

如今,当年的标本陈列室已经发展为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成为国内最大的生命科学馆之一,跻身“亚洲三大人体馆”之列。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

“临床的创新,永远离不开严谨的解剖学基础研究配合, 只要外科学还在发展,就会遇到新问题,就需要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就要不怕当配角,不去抢‘第一作者’。”

——钟世镇

若无绿叶迎霜冻,焉得娇花艳欲滴。不夸张地说,在以前,解剖学是少有人问津的“绿叶”学科,然而在钟世镇的倡导下,创造性地将外科与解剖学结合,开创了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不仅完善了传统解剖学,而且推动了外科的飞跃发展,让解剖学持续散发“鲜花”的芬芳。

钟世镇和他制作的人体标本


不要叫我“数字人之父”

在钟世镇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他与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将军的合影。这张照片背后,有着钟世镇的一段“航天故事”。

2004年,钟世镇(左)与杨利伟合影于航天医学研究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升空,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但在飞船上升和返回段,出现了让航天员感觉身体不适的问题。于是,航天人员如何防护非正常着陆对人体冲击造成的伤害等问题,摆在了研究人员眼前。

钟世镇率领团队迎难而上接过了这个研究任务。在没有任何可参照的图纸和相关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一边进行病理学伤情分析,一边进行座舱跌落实验。团队日以继夜设计并制造了可调整角度的跌落平台、可用于重复冲击的座椅、提升机构、跌落释放机构,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了返回舱非正常着陆冲击试验塔,并尝试融入“数字人”技术开展试验。

团队先后于2003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批次的试验,获得了验证数据,经过从假人跌落试验到志愿者防护跌落试验,最终找到了精准的解决方案,为历次航天员的天际往返和太空生存提供了坚强保障。

重要协作单位纪念牌匾

“在科研工作中,解决问题往往只需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但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新的角度和想象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钟世镇

本世纪初,钟世镇注意到西方国家已开始“人体数据库”的研究,于是萌生一个想法:中国应该也有自己的人体解剖数据库。2002年,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由钟世镇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与韩国之后,第三个拥有本国虚拟人数据库的国家。

在钟世镇的倡导和实践下,我国的数字人和数字医学技术进展很快,不仅逐渐拉近了与国际间的差距,还创建了有中国特色和有血管显示优势的大批数字化构件。他同时注重数字化人体技术,也就是影像三维可视重建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团队研制的血管系统模型来源于真实的人体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复制,使各研究机构、教学单位独立使用高精度人体模型成为可能,也以另一种形式展示了人体的美妙结构。

有许多人将钟世镇称作“数字人之父”,但是他并不接受这一称号,婉言谢绝。

“请不要叫我‘数字人之父’,我只是一个提倡者。作为一名解剖学者,我只是为治病救人、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的外科医师们,担当‘配角’而已。”

——钟世镇

我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他们“高徒捧名师”

“在近70年的从教生涯里,我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我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他们‘高徒捧名师’。”

——钟世镇

早期,全国各大高校中,选择从事人体解剖学的学子很少,博士生更是寥寥无几。而按照传统的招生方法,人体解剖学的博士生培养对象只局限于院校师资人员,范围狭窄,根本无法发挥学科实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之难,难于上青天。

面对这样的形式,钟世镇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优势,提出了“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新模式”。模式一经推出后,迅速改变了生源不足的状况,十多年间就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00多名。这种模式在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其他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有成效,该模式于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钟世镇(左一)指导学生


2009年,钟世镇曾获得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颁200万元,但他把这一笔钱捐了出去,资助解剖学科里的年轻人进修。

对学生们而言,钟老师更像是一位慈父,和蔼可亲又风趣幽默,做起学问来严谨务实。他善于倾听与鼓励,学生们也喜爱与他交流疑惑,他总是循循善诱,提出方向,让学生们独立研究,做出自己的结果再来找他请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就这样,钟世镇培养出一大批得意门生,任职于在全国各大医院中。润物无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中他就将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渗透给学生们。

钟世镇与团队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配角”与“主角”

一走进钟世镇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四个大字“配角人生”。人人都在争相成为耀眼的主角,他却丝毫不失落于这样的评价,相反,他认为这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尽管殊勋茂绩加身,他却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常常教导学生,要搞好解剖学就要耐得住性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着谦逊的心态对待学问。

钟世镇办公室“配角人生”书法作品

钟世镇曾经六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却只有一项作为第一作者,其余五项都是作为配角的身份。面对他人的不解,他这样回答。

“主角与配角并不重要。科学技术领域,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结束,协作是最重要的环节。”

——钟世镇

当了一辈子的“配角”,钟世镇其实也有一颗想要当“主角”的心。交谈中他说道,如果能活过一百岁,就决定再写一本书,名字叫做《主角人生》。当大家想让他提前剧透内容时,他俏皮地说:“等我出版了再告诉你”。

今年4月,工作人员把他在学校办公室的电脑搬了过来,护理员郑姐说,钟老只要坐在书桌前,就有了精气神,总是反复观看电脑上的解剖学课件,研究人体组织,“他太爱学习了”。但在工作人员冯绍成看来,这是一种生命的惯性。直到95岁前,钟世镇始终坚持着清晨6时许就抵达学校办公室的习惯,他放不下解剖学,也放不下科研工作者和教师的职责。

钟世镇在电脑前工作

钟世镇百岁生日这天,中国解剖学会、广东省解剖学会、南方医科大学还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思想研讨会,钟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解剖学专家学者、研究同行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学术前沿问题,共同谋划和展望解剖学未来发展。

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思想研讨会


这段时间

钟世镇的工作重点是

修改《配角人生》第三版

他弓着背趴在书桌上

拿着放大镜检查书稿中的表述

一点点修改

但不管是“配角”还是“主角”

他都已经在人生的舞台上

演绎出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不仅让同台表演的“舞伴”备受鼓舞

更让台下的“观众”永远铭记

惟实励新,精进臻善

甘做绿叶不老翁

桃李天下,育人弘道

百岁再启新征程

让我们衷心祝愿钟世镇院士生日快乐!

福寿康宁!吉祥如意!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