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人体中极其神秘而复杂的液体之一,被人类誉为“生命之河”,它是人体内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它也是生命的载体,是维持我们身体功能正常运作的“超级公路”。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血液,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作为载体。血液也是我们人体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抗感染最艰难、最复杂的阵地,80%的血液病患者可能都难以跨过感染这道坎。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于血液学科的认识并不是太够,甚至认为它不是一个广域学科。但,实际上,血液学牵涉的疾病领域非常广大,也非常复杂。在血液领域深耕了40余年的南方医院教授刘启发更是深有感触。他说,血液科其实应该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属于桥梁学科。因为,医疗领域其他学科都可以与血液科建立联系,通过血液系统疾病进行验证、推广,甚至运用。例如血型的发现与外科手术的发展,白细胞HH抗原的发现与器官移植的发展等。

40余年来,中国血液学飞速发展,从很多疾病从无法治疗的“绝望”时代,到单纯的放化疗、骨髓移植时代,再逐渐深入到干细胞、免疫、靶向与基因治疗等领域,中国血液学为世界血液疾病治疗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至今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刘启发和他的团队亲历见证了这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曾带领的南方医院血液科也是在这期间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之一。
2014年底,刘启发正式接棒南方医院血液科,第二年,南方医院血液科挺进复旦大学专科排名榜前十,位列第九。从第三年开始,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八,区域排名一直保持位列第一,到现在更是位列全国第七。
——从遵守指南,到修改指南,最后制定指南。
从2015年开始,刘启发团队在急性白血病精准诊断与防治方面提出基于遗传学和治疗反应进行诊断与治疗分层的策略,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 15%以上,改变了 NCCN、ELN 等国际国内指南,相关成果于2022 年 Nature 专题报道。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治疗血液病和某些非血液病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限制移植广泛应用导致了供者来源困难和高移植并发症,以及原发病复发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刘启发团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解决了供者来源困难的瓶颈,使移植并发症相关致死率和复发率得到了明显降低、移植整体长期生存率提高80%左右,这些成果深获同行和病人肯定,称他是“白血病克星”。
刘启发团队还是国内最早开展MSC(骨髓基质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工作的血液团队,推动了我国MSC在临床防治GVHD和治疗骨髓衰竭性疾病的发展,相关成果又被国际国内指南推荐。
血液病患者是免疾功能低下人群,易发生各种感染併发症,作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刘启发教授带领国内同行,其于国内实情开展多项临床研究,相关成果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修改和制定多项国内指南,推广感染防治。
自从他担任血液科主任以来,南方医院血液科一直处于快车道发展,在2023内一年内就发表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SCI有6篇,其中索拉非尼治疗移植后AML患者新方案、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作为allo-HSCT治疗B-ALL的预处理方案两次入选由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发起的“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2020年度、2023年度)

——“再好的车,没有好的路和交通规则,肯定也跑不起来。”
在国内早期的血液肿瘤疾病治疗中,有一个状况一直令刘启发颇为心痛,那就是太多的患者没有得到规范化和整体治疗。
要实现患者的规范和整体治疗,最关键的就是打破“壁垒”,加强横向协同。要在科室内部、科室与科室之间,甚至是医院与医院之间建设高速通道,让团队每个成员都变成马力十足的“好车”。
而他这些年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要用活、用好亚专科建设。
“亚专科”,这个听上去并不新鲜甚至在行内已经非常熟稔的名词,他却在10年发展实践中注入了独特的新意。
2015年,刘启发主任上任伊始,就带领科室在全国率先开展亚专科建设探索性实践,2017年获批成立医院首批亚专科,前后一共设置7个亚专科。
“发展亚专科最需要的就是系统观念和合作精神,其实,亚专科不是单打独斗,它对科室团队的整体协作意识要求更高。分,是为了规范临床路径;合,是为了更好地整体治疗。”这些年,血液科的亚专科在“分”的过程中一直保持横向的高度“融合”,从病人的收治,到病例讨论,再到学术会议,都是如此。
彼时,国内和行内的亚专科发展正问题和困难重重,为避免学科领域细分之后带来的治疗壁垒问题,血液科从亚专科建设初期,就创建并多年保持亚专科轮转制度和全科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如此,各亚专科常年还保持着良好的横向沟通,经常在办公室进行病例治疗和科研思路上的碰撞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亚专科发展如此,人生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在他的影响、带领和推动下,血液科各个亚专科齐头并进,顺利实现搭建各自的规范化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整体治疗策略,为病人实施全链条科学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病人的疗效明显得到提升。不仅如此,亚专科建设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学科建设。
“学科近些年的大量产出,包括到现在的文章基金都得归功于当年的亚专科建设。”科里亚专科主任张钰深切感言。
随着血液学科对外影响力逐渐扩大,国内各大医院的血液中心纷纷主动前来交流学习亚专科的建设、推进和实践经验。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和患者受益,南方医院血液科这些年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国推广经验,共开展了190多场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这10年期间,刘启发带领团队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倾心打造了一个秘密“武器”——样本库。

从2015年开始,当很多同行还在主要采用细胞株做实验的时候,刘启发就已经带领团队着手建临床样本库和临床队列研究了。血液科现有含临床队列研究的4000多例样本库,包括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全过程,而且每年均保持以几百例在增长。建立了专业的随访队伍,每个病人都独立建档,各种样本标记井然有序。这其中每一例样本都出自于科室早早就建立的完整的随访体系,临床应用价值巨大,这里的每一项研究结果都可以直接正向反馈在病人身上,帮助病人取得更好的预后疗效。
“样本库对病人的个体治疗和个性化治疗非常重要。当发现治患者疗效果不理想时,就随时可以使用样本库进行路径溯源。”
“我们出去跟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有些不敢相信,因为要做到和实现真的很难。但样本库建设无论是帮助病人优化治疗,还是做临床研究,都很有价值和意义。”
——被称为“大神”,但永远不断在学习
刘启发皮肤黝黑,说话磁音较重,还夹杂着较为明显的湖南方言口音,性格不拘小节。
刘启发在血液科有个绰号,科内同事喜欢称他为“大神”。“不管多复杂的病情,他来查房了,经常在病人面前站一站,就把治疗的关键点指出来了。”
“他还有个特别“神”的地方,就是在科研讨论的时候,很多他之前不明白的东西,当学生来跟他讨论的时候,他总能迅速找到关键点去指导学生,让学生们茅塞顿开,即便学生在这个领域或方向懂得比他多。”
“作为临床主任又懂科研,逻辑思维真的很强,在临床和基础方面逻辑思维都很强,我作为纯科研人员发现不了的基础问题,他都能发现。”
“大神”还有一项本领让大家都很服气,就是他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他看过的病人,他可以几十年不忘。
“在查房的时候,他突然会问,你还记得多少年前,有个病人,深圳的,中山的,谁谁谁,跟他的情况很类似。”
一位病人在病愈多年后给刘启发打来电话,没想到几句闲聊后刘启发准确地说出了病人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病人惊讶,刘启发却认为很正常。在他的大脑里,经他手治愈的2000多位血液肿瘤患者的信息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哪里是什么‘大神’,我就是比别人努力多一点,勤奋多一点,投入多一点而已。” 每天早上7点,刘启发开始奔走病房,下班后还要回到办公室呆到10点-12点。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刘启发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除了工作,他好像永远都在学习,在孜孜不倦地读文献,他的勤奋程度很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我们也读文献,但难免会有一些实用主义的想法。刘启发教授读文献,是热爱,是真爱。”“他很愿意去接受新的东西,一旦是他不懂的,他会兴趣浓厚地主动来找你聊,来问你,很愿意去学。只要你跟他讲新的东西,他就很开心。”

——喜欢“赶”病人出院的大咖专家
每逢节庆,刘启发会接到很多病人及家属的祝福,每次看到或听到他的病人现在能够健康快乐享受生活,一种欣慰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众所周知,血液科的病人通常病情复杂、病程长,花费巨大,通常需要3年或者5年,中间还需要反复住院,这个过程多么煎熬,对于病人和家庭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常年陪伴他们的刘启发教授深能体会。
“对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关心,他们才会有好的心态。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跟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共同承担。”
对于经济不好的家庭,他总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既达到治疗目标又能控制费用。听他同事说,他在病房有时候会凶巴巴“赶”病人出院,叫他们不要再花冤枉钱了。
“作为医院,作为医生,他觉得能做的已经完成了,再往下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其实真正的大慈悲就是要有他这种冷静和担当,敢于担当风险,保护患者比保护自己更重要。”
科里的医生多年来也深受他的影响,将更多的考量回归病人本身,敢于面对病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一点一点积累起病人的信任,这需要较长时间,但真的很值得。也正是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以心换心”的诊治风格,许多病人在与科里医护人员共同对抗疾病的过程中都成了朋友。
多年来,血液科的医护人员一直深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和好评,从未与病人及家属发生争执,未发生任何投诉和医疗纠纷。

后记——
对刘启发的采访其实是不太容易的,他似乎总在工作,也很少主动挑起话题,每每问起他,语言也很平实,无论你跟他聊多少次,他都很少聊自己。
他衣着朴素,办公室也很简陋,到处堆放着杂志和各种资料,看起来有些凌乱,但似乎又有着特定的习惯和规律,可能就是为了工作起来更方便。可见,他真的不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喜欢一切顺其自然。
他身上还有那么一股江湖气息的侠义之风, 听说,业内很多同行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从临床技术到科研选题再到学科管理,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同行的年轻后辈都找到了自己适合的科研方向,拿到了好项目,科室也发展起来了,疑难杂症也能拿下了。
“我们出去跟同行或前辈交流的时候,只要提到自己是刘启发老师的学生,对方立马可能就把头抬起来,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了,作为他的学生,当被这样对待的时候,感觉很荣耀,但同时也在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一定不能给恩师丢脸啊。”
箴言选录——
★医学没有永远正确,今天做这种治疗法,是最好的,明天可能就错的,因为它永远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我一直相信,治病是三分治疗七分精神,所谓精神就是对病人心理的关注和疏导,医生治病,首先要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如果病人一旦精神崩溃了,就会从心底里放弃治疗,这样纵使医生医术再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也不会好。”
★医学是一门群体科学,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舍得精神。
★不怕超越,只有不断超越,社会才会进步,因为大家一定要知道,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也是必然规律。
———链接———
刘启发,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终身教授、血液内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与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任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10、11届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员进行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做出较大成绩。培养硕士、博士150余名。曾先后主持 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863计划,10项国家自然科学包括重大/重点项目和 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NCB, STTT, Lancet Oncol/Haematol, JCO, PNAS, Blood, JHO和Leukemia等SCI期刊250余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内科是首批验收合格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科拥有医、护、技、科研人员156人,其中医生系列40人、技术系列18人、护士96人、医疗科研人员2人。是国内最主要和具国际影响力的血液内科临床、科研、教学中心。科室始建于1982年,1993年获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成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国重点专科。1997年成为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血液病专业单位,2000年获批全国血液病专科中心,2001年成立内科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参与单位、广东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广东省卫计委血液病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学科、广东省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血液肿瘤精准医疗创新平台、广东省血液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认证单位、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和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单位等。自2016年,学科连续5年复旦排名血液内科全国前八、华南第一,2021年和2023年排名全国第七。2018年牵头成立“华南血液病专科联盟”,目前覆盖中西南等9省49个城市近160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血液肿瘤精准分层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和干细胞转化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多个原创性成果包括:索拉菲尼预防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移植后复发;间充质细胞(MSC)治疗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HSCT)预处理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西他滨与白消安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可降低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MDS继发AML接受allo-HSCT后复发等,改变了包括2022年NCCN指南在内的国际与国内指南。
科室设置七个临床亚专业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浆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专科全面、特色突出,是国际接轨、国内一流、华南领先的血液疾病诊治区域医疗中心、血液专科医生培训中心、血液疾病研究中心、血液肿瘤诊治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