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基层实施惠州龙门首例透析“血管再造术”

时间:2025-04-07

点击:

“现在手臂不胀痛了,又能好好透析了。”62岁的黄阿姨轻抚着左臂上淡红色的穿刺点,向查房的医生连声道谢。近日,在珠江医院肾内科专家团队指导下,珠江医院龙门县总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为尿毒症患者打通透析“生命线”。该项技术,填补了该地区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的空白,将为更多同类患者就近提供医疗服务。

血管通路告急引发危机

62岁的黄阿姨家住惠州龙门,是一名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平时在龙门县总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常年透析,黄阿姨的血管出现了异常——左臂动静脉内瘘出现狭窄段,最细处仅1.3毫米,不及正常血管的三分之一。

“这就像用吸管喝珍珠奶茶,珍珠全堵在管子里。”珠江医院派驻专家郭婷婷教授表示,此时患者透析血流量已跌破安全线,再不处理将面临血管永久闭塞风险。

为最大化保护患者血管,专家们反复研究讨论后决定,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段扩张术(PTA)。PTA不仅能扩张狭窄病变血管,还可以重新打通闭塞病变血管,去除血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射线危害等优势,是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内瘘狭窄首选治疗方案。

专家带着“毫米级”方案驰援

由于龙门县总医院未开展过此类手术,郭婷婷邀请珠江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前往龙门县总医院,指导协助实施手术。

在章俊和郭婷婷的指导下,龙门县总医院实施PTA手术,采用刻痕球囊,目的在于扩大血管腔的同时,降低斑块或增生内膜组织的回缩,提高手术效果。团队在超声引导下将直径5毫米的球囊导管精准送入血管狭窄段,血管狭窄段成功扩张至3.9毫米,肱动脉血流量由术前166mL/min成功恢复至600 mL/min,动静脉内瘘重新恢复搏动。

“传统介入需要X光引导,我们用纯超声完成毫米级操作,就像给年久失修的水管做支架。”章俊解释,这种无射线的绿色技术既能保护医护健康,又能避免造影剂损伤患者残余肾功能。

技术扎根基层,提升诊疗能力

过去遇到复杂血管通路的患者,由于技术水平不足,龙门当地医院要把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患者面临“转诊奔波、治疗延误”的困境。

对此,珠江医院肾内科聚焦基层需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积极开展技术帮扶与合作,通过专家驻点帮扶、手把手带教、手术示范带学等模式,将技术下沉至基层。

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龙门县总医院血透科副主任医师刘丽珍表示,当地现有270名长期血透患者,过去每月约有2-3例患者会发生血管通路问题,患者不得不转诊广州、惠州,“比如黄阿姨每隔3个月至半年就要到惠州市大医院做手术,至今已反复做了十余次,而现在她可以在家门口解决。”

未来珠江医院肾内科将持续以“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定期派驻专家、接收基层医护进修、开展远程会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