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病房,心电监护仪的每一声提示都牵动着生命的脉搏。作为从业25年的护理工作者,王娟对这类警示信号始终保持着高度敏锐。每当监护警报响起,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护理始于技术,成于沟通。”王娟认为,专业的技术是患者健康的保障,有效的沟通是护患关系的桥梁。在长期实践中,王娟总结出“三步沟通法”:俯身倾听构建情感共鸣,通俗讲解化解认知壁垒,个性化方案消除后顾之忧,以此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坚实的信任基础。

面对一名糖尿病足患者家属的治疗疑虑,王娟精心绘制创面愈合过程示意图,用可视化方式耐心温柔地讲解护理方案,最终帮助家属重拾信心。在3个月的精心照护下,患者足部创面顺利愈合,重新恢复行走能力。
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她随身携带记录患者诉求的工作笔记,为焦虑的年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老年患者提供细致的健康指导。针对聋哑患者,她设计了可视化沟通卡片;针对出院患者,她录制康复指导视频,让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
作为26人护理团队的领航者,王娟始终坚信“独行快,众行远”。她将在急诊科12年积累的经验转化为系统化培养体系,通过情景模拟提升护士应急能力,采用技术操作、人文关怀、科研创新“三维度考核法”全面培养护理骨干。经过5年的体系化教学,团队中已有6名护士成长为业务骨干。
在管理工作中,她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质量控制细化到每一项护理操作。作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她倡导“雁阵精神”,既做冲锋的头雁,也做托举的羽翼。“只有让每个人感受到被支持,才能激发出雁阵齐飞的力量。”她通过每周的“心声茶话会”倾听护士心声,在抢救后及时组织复盘总结,营造了团结向上的团队氛围。
监护仪的滴答声是王娟最熟悉的旋律,跳动的波形承载着生命的重量。25年来,她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用行动诠释南丁格尔精神。王娟说,她最欣赏《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他具有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美好品质。这一人物形象,让我在人生之路中,能看见自己的平凡,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