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双线失守",医生冒险开通闭塞椎动脉

时间:2025-06-11

来源:深圳医院

点击:

78岁的李大爷,患有糖尿病15年,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最近两个月,老人家反复出现突发性头晕、冒冷汗、走路不稳,吃点东西后就能缓解,症状跟低血糖很像,家人觉得是“血糖不稳”,把老人送到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想调整血糖。

意外查出脑梗死

在内分泌科,医生发现了端倪,及时安排李大爷做头颅磁共振(MRI),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双侧小脑半球梗死!

进一步做脑血管成像(MRA),显示左侧椎动脉完全闭塞,脑干供血的主干血管之一被“堵死”,这意味着,李大爷的脑部供血已严重受损!

病情危急,李大爷立即被转到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周宏星迅速为李大爷实施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全闭塞,血流细如一线天,左侧椎动脉情况更糟,起始部重度狭窄,颅内有一段闭塞,血管“消失”了,血流几乎停滞。

这意味着,李大爷仅存的右侧椎动脉也岌岌可危,一旦完全闭塞,可能导致灾难性的脑干梗死,轻则瘫痪,重则昏迷致命。

凶险!是双侧椎动脉闭塞!

双侧椎动脉闭塞脑梗死是最凶险中风之一,双侧椎动脉向上延续即为基底动脉,为脑干及双侧小脑、丘脑、枕叶供血,而脑干掌控着呼吸、心跳、血压、意识等基本生命功能,一旦动脉缺血完全闭塞,可引发脑干大面积梗死,导致这些功能迅速衰竭,可能昏迷或猝死。

眼下李大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开通血管,恢复脑血流。

年纪大,有糖尿病,血管条件差、狭窄严重……各种困扰叠加,令开通这根血管难度加大。

如履薄冰,成功开通血管

与家属商量过后,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贺雄军决定在局麻下开通左侧椎动脉。

整个手术过程如履薄冰,导丝在几乎闭塞的血管中艰难前行,随着球囊逐步扩张狭窄段,原本细如游丝的血流变得充沛,远端闭塞的血管豁然开朗,重新灌注,最终成功开通。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护理同样重要,股动脉穿刺处管理是关键,制动时间长容易形成静脉血栓,患者舒适度差,制动时间短了,穿刺处会有发生假性动脉瘤的风险,神经内科护理团队经过严谨的临床研究,探讨出经股动脉穿刺后合理的制动卧床时间,术后6小时李大爷就可以下床活动,兼顾舒适度和并发症,并重点监护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适区间,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李大爷没有头晕症状,复查显示左侧椎动脉血流恢复通畅,避免了灾难性的中风发生。

深圳医院神经内科曾救治过多例椎动脉闭塞患者,送医时间不同,遭遇也不同。

送医及时者,大多预后不错,送医不及时可能造成瘫痪、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像李大爷这样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关注血糖血压,却忽视血管健康,及时检查和介入治疗,可能是救命的关键。

神经内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近80%在发病前从未做过脑血管筛查,建议40岁以上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者,每年进行1次颈部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发现疑似脑血管病变时需进一步检查。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