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多年辗转求医的年轻女性,因脊柱侧弯伴持续加重的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与心理压力,来到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她不曾想到,困扰她多年的并不只是普通的脊柱侧弯——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 KTS)。
患者小新(化名)因脊柱侧弯长期饱受痛苦,症状近年来持续加重,腰背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并因外观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多家医院就诊时,她的病情一直被当作普通脊柱侧弯处理,未能触及真正病因。转入第三附属医院后,王亮团队在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中捕捉到关键线索:患者皮肤上可见典型的葡萄酒色斑——这是KTS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表现为边界清晰、颜色深浅不一的紫红色斑片,按压不褪色。
基于这一典型体征,团队进一步为患者安排了血管超声、脊柱全长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她不仅患有中度脊柱侧弯,还合并一种发病率不足两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该病症状复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团队凭借对疾病特征的深入掌握,实现了精准诊断,为后续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罕见病+脊柱侧弯”的双重挑战使诊疗过程面临多重考验
罕见病认知与评估难度大:KTS临床少见,诊疗经验有限,需全面评估其对血管、骨骼的影响。该患者除葡萄酒色斑外,还存在下肢血管畸形和骨骼发育不均衡,进一步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
手术风险显著增加:血管畸形令术中出血风险远高于普通脊柱侧弯手术,术后血栓发生概率也大幅上升;同时,骨骼发育异常导致脊柱椎体形态和骨密度不均,对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和置入精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神经损伤或矫正失败。
多系统协同管理复杂:患者需同时处理脊柱畸形与血管病变问题。术前需联合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制定方案,术中需保护神经与血管功能,术后则需兼顾脊柱康复和血管并发症预防,全程管理难度较大。
面对这些挑战,团队制定了“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手术-精细化术后管理”的全流程治疗方案。术前,联合血管外科明确血管畸形范围及风险等级,协同麻醉科制定术中止血与生命支持预案,并通过影像检查精准测量脊柱侧弯角度和椎体形态,确定最佳矫正方案;术中,团队在严格控制出血的前提下,精准完成脊柱侧弯矫正与内固定植入,全程规避血管畸形区域,极大程度保护了神经与血管功能;术后,开展针对性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密切监测葡萄酒色斑区域皮肤状况及下肢循环。
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脊柱侧弯畸形得到显著矫正,腰背疼痛完全消失,葡萄酒色斑区域未出现异常并发症,已顺利出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