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神经重症,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它其实并不罕见——大面积脑梗、重症脑炎、高血压脑出血……这些危及生命的疾病,都属于神经重症范畴。

专家介绍
有一位医者,深耕难度高、压力大的神经重症领域21年,搭建国内首批规范化神经重症监护单元,牵头制定全国诊疗规范,挽救超万名患者生命,让昏迷17个月的患者重获意识。他就是“广州名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二级教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潘速跃。

什么是神经重症? 这些情况要警惕!
很多人以为神经重症只是关于脑部疾病,然而,潘教授表示,只要是影响大脑、病情严重需严密监护的疾病,都属于神经重症,常见的有这几类:
占比最高的“头号杀手”:大面积脑梗死(中风),这类患者约占神经重症病例总数的40%。
来势汹汹的脑部感染:重症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这些疾病可快速引发意识障碍。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跨科室疾病:肝脏、肺部、内分泌疾病若影响到大脑,也需神经重症干预。

研究表明:重症缺血性脑梗患者每延迟1分钟血管再通,就会损失190万个神经细胞,且损伤多不可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若3小时内未规范干预,致残率会比及时救治者高70%以上。
划重点:出现口眼歪斜、说话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别犹豫!立刻拨打120,尽快就医才能挽救生命。
多系统综合管理: 治好“脑子”也要顾好全身
重症卒中患者,既要开通堵塞血管,也要预防肺炎,做好营养支持。
若出现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急转直下。
心脏、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要逐一监测、精准处理,小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
潘速跃分享案例
一位20多岁的脑炎患者,昏迷17个月才苏醒。最初,按常规方案治疗无效,全国专家会诊后,最终决定切除双侧卵巢,原因是患者的脑炎与卵巢畸胎瘤相关。“每一步抉择都很难,医生和家属都下了巨大决心,但正是这种‘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态度,才让患者迎来转机。”
未来展望
提前预警:神经重症监测数据复杂,AI可分析数据,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脑水肿加重,一旦出现异常立刻报警,避免错过关键救治时机;
助力康复,重建功能:对瘫痪患者来说,康复机器人能带动肢体训练,帮助恢复运动能力;在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通过脑电图控制外部设备,让患者实现“意念操控”,大大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