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间的民族团结:粤藏医生共战罕见脑瘤

时间:2025-10-16

来源:中西医结合医院

点击:

近日,一位来自西藏林芝的16岁罕见脑膜瘤患者小扎西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接受了顶叶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治疗,康复情况良好。这场跨越三千里的医疗救救治不仅是个案成功,更是粤藏两地医疗协作的典范。

援藏一年,以精湛医术赢得信赖

202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张建锋积极响应号召,前往西藏林芝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工作。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他克服缺氧等困难,不仅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到当地,还通过手把手带教、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当地培养神经外科医疗人才。

"张建锋医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理念的更新。"林芝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同事回忆,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张医生创建的直切口小骨窗微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内镜下深部基底节微创血肿清除术,额颞叶部分切除减压术,镰窦旁脑膜瘤切除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特色诊疗技术至今仍在当地广泛应用。一年间,张医生接诊患者400余人次,开展神经外科手术六十余台,深受当地同行和患者的信赖与好评。

信任延续,林芝患者千里求医

今年7月,张建锋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返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不久后,他接到林芝同行打来的电话——一位当地医生的亲属发现左顶叶矢状窦旁占位性病变,定性方面影像学倾向脑膜瘤可能,脑膜瘤通常是“中老年病”,发生在16岁的青少年身上极为罕见,希望转到广州接受进一步治疗。

"我们信任张医生的医术,也相信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综合实力。"患者家属道出了不远千里来穗求医的初衷。

多学科协作,中西医结合显优势

接到消息后,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神经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顶叶矢状窦旁脑膜瘤位于功能区旁手术本身风险极高,加之患者年仅16岁,需克服高原高海拔低氧环境至内地低海拔环境的醉氧期,对手术精准度和术后恢复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务科协调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紧密协作,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手术台上,神经外科陈陆馗主任及张建锋凭借其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精准定位,细致操作,成功切除了肿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周围重要的神经功能。

术后,经过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精心呵护,小扎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恢复迅速,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医者仁心,谱写粤藏情深新篇章

"这只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面对赞誉,张建锋淡然表示,"在林芝时,当地同行和患者给予我太多温暖。能够继续为他们提供帮助,是我的荣幸。"

医院党委书记陈旭坚表示,这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展现了粤藏两地深厚的医疗情谊。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与林芝医疗机构深化学术交流合作,让更多群众受益。

第一层:术前磁共振提示顶叶占位性病变;第二、三层术后CT及MR提示术后肿瘤全切除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