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五附属医院门诊大厅,2023级护理专业学生陈泳诗正俯身细心地为一位老人核对挂号单信息。自助报到机突发故障的这个早上,她快速地为眼神模糊的患者手动输入门诊号。老爷爷紧紧握住她的手,再三道谢——这温暖的一幕,正是“人文五院”最生动的注脚。
一场始于2015年的“关爱・同行”义工之约,已在十年时光里书写下温暖而深厚的人文篇章。作为医院“劳动+思政+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载体,“关爱・同行”项目依托医院构建的“岗前有培训、岗中有管理、岗后有关怀”志愿者成长体系,2400余名学子在周末与假期化身“暖心使者”,以“一导四陪”模式穿梭于门诊各个角落——从导医台的路线指引,到检查室的耐心陪伴,再到康复区的技能辅助,他们用青春的身影填补着医疗服务的细微缝隙。

“人文五院”的核心要义,在于以专业传递温度,用细节消解焦虑。在心血管内科门诊,2024级的黄欣欣会放慢语速,手把手地教老年患者操作心电图扫码;取药处的志愿者会提前提醒报到流程,避免患者白跑一趟;大厅指引岗的温惠柔总能及时捕捉到那些茫然四顾的身影,用清晰的指引换来老人轻拍肩膀的真诚感谢。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恰是医院人文关怀最真实的表达。

数据显示,十年间,义工团队累计服务超过9000小时,开展活动451次,他们不仅是医护团队的“编外力量”,更成为患者心中信赖的“贴心人”。活动不仅助力学生斩获36项老年护理相关省级以上奖项、8项专利,更赢得了患者与社会的广泛认可。问卷调查显示,96.53%的学生认为活动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86.71%的参与者提前熟悉了临床环境。而患者口中的每一句“谢谢”,都是对“人文五院”理念最温暖的印证。
该项目先后获评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被央广网、广东教育头条等媒体报道,成为医院人文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十年志愿路,一生护理情,“这些年轻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人文关怀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更在青春的接力中生生不息。”如今,当新生义工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护士老师的带领下开启第一次服务,“人文五院”的种子,便在传承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