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到家庭,心身同治守护健康!中西医结合破解心脑血管病难题

时间:2025-11-03

作者:马彦 韩羽柔

来源:珠江医院

点击:

今年87岁的容先生,16年前因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连走100米都会出现心绞痛,如今不仅能打太极拳、出国旅游,还成了我们心身同治理念的‘宣传员’。” 11月1日,在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药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珠江医院中医科梁东辉教授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

当天,她以《“搭建‘心’桥梁,呵护‘脑’健康——论心身同治从医院到家庭的拓展与中医药科普的使命”》为题,通过真实案例、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解密心身同治理念如何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新生,以及中医药科普如何让健康智慧走进日常生活。

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药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

全病程管理,让治疗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最初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在医院治疗效果很好,但出院后因缺乏管理,病情容易反复。” 梁东辉教授坦言,心身同治理念推广中,“治疗不延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弱” 是最大挑战。为此,团队创新构建 “全病程管理” 模式,将健康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这是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闭环照护体系。” 梁东辉教授解释,从患者入院前的健康评估,到住院期间的重症监护、普通护理,再到出院后的居家管理,每个环节都有精准方案。通过 “互联网 +患者服务”,建立病友微信群,专职医护人员每天在线解答用药、饮食疑问;借助医疗级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数据,异常时及时干预;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健康讲座,教大家在家做穴位贴敷、练八段锦。

“有位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患者,出院后总忘记吃药,情绪一激动血压就飙升。” 梁东辉教授回忆,团队通过微信群每天提醒用药,还为其制定 “情绪日记” 打卡计划,搭配食疗方调理,“3个月后,他不仅能规律用药,还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太极云手缓解焦虑,血压控制得非常好”。

这种 “精准化、延续性” 的管理,让心身同治真正落地生根。“现在,我们的患者随访率很高,很多患者还成了家庭健康管理员,带动家人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梁东辉教授说。

科技让中医药知识 “活” 在日常生活里 “现在大家都关注中医药养生,但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人跟风养生却适得其反。” 谈及中医药科普的使命,梁东辉教授表示,作为中医专家,有责任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 “生活指南”。

在科普实践中,她总结出 “三个转变” 原则:从 “说教” 到 “故事”,用容先生这样的真实案例代替枯燥理论;从 “专业” 到 “生活”,教大家把中药、经络知识融入日常,比如陈皮泡水理气、按揉内关穴缓解心慌、用艾草泡脚助眠;从 “孤立” 到 “互动”,让公众从 “听知识” 变成 “做体验”。

“我们会举办中药香囊DIY活动,教大家用艾叶、丁香、藿香制作驱蚊香囊;开设食疗药膳烹饪课,演示如何做当归生姜羊肉汤、茯苓山药粥;还通过短视频平台,拍‘八段锦分解教学’‘办公室穴位按摩’等小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50万。” 梁东辉教授介绍,团队还开发了 “AI舌诊” 小程序,用户上传舌苔照片就能初步判断体质,获取个性化养生建议,“目前已有超10万人使用,很多年轻人通过它了解自己的体质,开始科学养生”。

展望未来,梁东辉教授充满期待,“健康的主战场在生活,我们要继续推动心身同治从医院走向家庭,让中医药科普惠及更多人,帮助大家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