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应用专题研讨会暨专家共识讨论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医学图像与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珠江医院、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刘允怡院士、浙江大学彭淑牗、哈尔滨医科大学姜洪池、第三军医大学张绍祥等著名数字化肝胆胰外科专家近30人出席大会。
    在钟世镇、刘允怡两位院士的指导下,珠江医院方驰华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实现了肝胆胰疾病形态学的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近几年来,方驰华联合了分子影像学专家,创新性地在国际上率先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技术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肝脏肿瘤精准形态学诊断和分子影像精准手术导航的难题。通过临床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基于此,此次讨论会上,刘允怡首先作了《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应用研究》的报告,随后专题研讨并通过了由方驰华、刘允怡撰写的《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拟于2017年初在国内的外科权威杂志发表。会议期间,同时成立了《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全国协作小组,刘允怡、方驰华担任组长,指导和协调全国该项目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工作。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科技技术,已在肝脏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ICG介导的荧光分子影像技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肝癌手术导航,利用ICG的荧光特性和肝癌组织中特异性聚集特点,为医生实施精准手术提供强大帮助。医生通过对患者疾病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可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实现精准手术导航。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能够精准地解决肝脏肿瘤边界的界定、显示肝内微小肿瘤病灶、肝门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断面是否存在残留病灶、肝断面是否胆瘘、肝外胆管是否存在变异、有否存在肝内转移病灶等临床问题。
    刘允怡指出,数字化医学为肝脏外科带来了重大的改变,3D打印技术迈出了导航肝胆外科手术的第一步。ICG分子荧光技术作为一项新发展的技术,仅在日本和中国使用,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共识》创新点在于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分子影像技术相结合,有望实现肝胆手术精准导航的要求。经查新,目前国内外未见类似文献报道。《共识》的制定,对进一步指导我国三维可视化联合分子影像技术在肝脏外科的规范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充分展示了珠江医院在数字化肝胆胰外科和分子影像精准手术导航领域的国内领先实力及业界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