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召开

时间:2021-05-19

作者:伍禧文

来源:珠江医院

点击:

5月14-15日,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珠江医院、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国图学学会医学影像与设备专委会协办,获多种学术期刊支持。

大会分为主会场与分会场,以主旨报告、学术研讨、嘉宾访谈讨论、线上录制等多种形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陈孝平以及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集中展示了数字智能化诊疗外科的发展成果,并就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前沿研究及外科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充分的研讨。

珠江医院副院长郭洪波指出,肝胆一科方驰华团队依托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研究中心,在南方医科大学和珠江医院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平台支持下,通过近20年的潜心研究,创新性的借助数字智能化技术发展探索和改变传统诊疗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以国家“863”项目——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依靠自主研发的数字医学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领先水平。在疾病精确诊断、精准手术、青年医师培养等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衷心祝愿此次大会能本着汇聚一堂的初心,深入交流合作,同频共振,成为影响广泛、彰显价值、共同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品牌阵地。

大会执行主席方驰华指出,中国数字医学自2002年起步,已经经过20年的发展。在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数字中国”概念到现在,已经召开了四届数字中国大会了。正是在这种强劲的“东风”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交叉科学部,此次大会邀请的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专家教授中,不仅有肝胆外科临床专家、肝脏病理专家,有从事信息科学的专家、数学专家,工程学专家,还有化学科学专家,真正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主题。希望能够把数字智能化的发展再向前推进一步。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秘书长刘义强对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杰出分支机构。成立五年以来,以方驰华主任委员为代表的专委会全体专家委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围绕推动数字智能化外科发展,先后组织了10场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推出了13部专家共识、技术指南和诊疗规范,承担四项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出版了《数字化肝胆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数字化胆道外科学》等前沿著作,对我国乃至国际数字智能化外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希望专委会全体专家委员继续发扬成绩、保持荣誉、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杨剑主持。

“数字化肝胆胰专著”首发仪式

主会场举办了新版《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Biliary Tract Surgery: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数字化胆道外科学》英文版)首发仪式,由何振喜、杨晋、姜洪池、梁力建、郭洪波、方驰华为新书进行揭幕。这套著作由方驰华教授团队主编,是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项目、“十三五”国家数字化诊疗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研究完成的成果,在国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下完成出版。

本次大会还进行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按照选举程序,进行不记名投票。方驰华当选为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剑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珠江医院特聘教授、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何振喜会长为新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方驰华教授颁发证书

刘义强秘书长为新一届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在主会场院士及主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陈孝平以及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前沿研究及外科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线上、线下专题演讲,与来自全国的同道共聚一堂,展开广泛而充分的研讨。

田捷以“基于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的肿瘤术中导航和量化评估”为题作报告,用结肠癌早期息肉清扫,采用内窥式激光荧光成像方法能够特异性识别癌变前期腺瘤性结肠息肉,能更有效预防结肠癌发生等例子说明了应用影像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可以实现从过去仅看到结构实现到分子细胞功能的可视化和定量化,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手术及过度治疗,实现精准医疗。

现代外科手术从“不看就切”到“先看再切”,从“微创去切”到随着荧光分子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的出现进入“精准去切”。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正帮助外科医生解决一个又一个临床实际问题。田捷强调,要源于临床找问题,高于临床找方法,回归临床看效果,希望医工交叉,互补合作,造福广大患者。

数字医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新型学科,自2002年起步,发展到今年刚好20年。方驰华表示,我国数字医学从最初的数字虚拟人、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至新时代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到如今人工智能、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声多模跨尺度成像等为代表的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疾病诊治模式,在复杂性疾病的精确诊断、精准手术、青年医师培训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方驰华提到,数字智能化目前在肝胆肿瘤的应用主要是肿瘤形成后的诊断,今后希望能够在肝癌早期甚至肝癌未形成之前,进行分子细胞、微血管或者特异性的靶向探针,了解肿瘤为环境的变化,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希望通过应用数学、演化建模、人工智能来进行疗效评估,用分子影像、分子探针、光声成像、人工智能建立肝癌的新型诊疗模式,利用靶向探针的光热治疗,实现肝癌早诊早治及诊疗一体化。

分会场现场


本次大会分会场设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专场,分别为肝脏疾病数字智能化诊治专题论坛、胆胰疾病数字智能化诊治专题论坛、数字化多领域交叉学科专题论坛、数字智能化介入专题论坛、人工智能与麻醉学专题论坛,为广大医学同道们提供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

又讯:5月15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驰华教授、刘允怡院士、陈孝平院士和樊嘉院士主编的《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方驰华教授、刘允怡院士和赵玉沛院士主编的《数字化胰腺外科学》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Springer公司出版,方驰华教授、刘允怡院士主编的《Biliary Tract Surgery: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新书首发仪式在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上举行。来自全国数字医学领域的专家及参会代表近五百人出席了首发仪式。

在钟世镇院士、黄志强院士、刘允怡院士的长期指导下,方驰华团队始终坚持以临床为导向,以需求为目的,长期以来致力于数字智能化技术在复杂肝胆外科疾病的研究,主编出版了国际该领域首套数字化专著——《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数字化胆道外科学》。

这套专著是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项目、“十三五”国家数字化诊疗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研究完成的成果,在国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下完成出版。这三部由中国外科医生编辑出版的世界首部数字化外科学系列著作,将为推动我国数字化医学的医教研产融合发展、卓越医生数字化医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数字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推动着我国肝胆胰外科事业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新书首发仪式由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副主任杨剑主持。何振喜、杨晋、姜洪池、梁力建、郭洪波、方驰华共同为新书揭幕。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