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当选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亚太大区执行委员

时间:2016-06-27

点击:

    近期,由目前国际最权威的致力于细胞外囊泡研究的组织——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nternaltional Societ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SEV)举办的2016届ISEV学术年会在荷兰鹿特丹举行,会议吸引了世界各地200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期间,ISEV进行了学会执行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出了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Andrew Hill教授为新任主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Kenneth Witwer教授为学会秘书长的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我校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系)副主任郑磊当选新一届ISEV亚太大区执行委员,作为全球仅8名大区执行委员之一,代表亚太地区参与ISEV各项学术事务。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机体内细胞在外出芽和细胞膜裂变的过程中释放出的30-1000nm的微小囊泡,这些微小囊泡中含有母细胞来源的生物信息分子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等,这些信息分子物质在EVs的携带和保护下稳定传递于循环系统中并发挥相应生物学功能。EVs广泛分布于人类体液中,并携带RNA、蛋白质和脂类等多种来源于母细胞的生物信息分子,与传统的细针穿刺和组织病理检查相比,体液标本中的EVs取材方便,无创伤,患者更易接受,便于多次取材,是可应用于临床实时个体化诊疗中的新型循环标志物。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是于2011年由Lötvall和Clotilde等长期从事囊泡研究的科学家在瑞典成立的研究胞外囊泡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该学会收集、评估和宣传EVs相关的科学进展,致力于推进EVs在基础医学、转化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官方会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并于2012年起每年举办国际细胞外囊泡学术交流会议,是目前EVs研究界最具权威的学术组织。
    近年来,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系)郑磊教授瞄准重大疾病新型循环生物标志物开发与检测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以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细胞外囊泡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为科研主攻方向的研究体系,目前已带领学科建成广东省重大疾病快速检验诊断生物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英循环生物标志物开发与检测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健康医疗重大专项等一批重要科研课题,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检验界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Oncotarge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郑磊教授成为首个在ISEV学会中当选大区执行委员的中国学者,此次当选不仅标志着南方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检验医学科学科发展迈向国际化,也是我校国际科技合作及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事件,并成为加强我省及中国EVs研究及与国际学术交流联系的重要推手。
 

新闻稿-图片1.jpg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