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麦盖提站早癌筛查活动中,广东援疆专家白杨、陈羽秉承“医疗惠民,辐射南疆”的理念,不仅完成了近800例次的胃肠镜诊疗,还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了基层医院,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
    概括起麦盖提之行,两位专家用了以下五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
    “一站式”诊疗平台:本次活动总共完成胃镜424例次,肠镜375例次,其中治疗胃镜的82例次,治疗肠镜123例次,治疗率达25.7%,其中肠镜的治疗率更高达32.8%。也就是说,接近三分之一的被检者都有息肉或者其他病变存在,高的发现率与诊疗率离不开白杨教授引入的“一站式”诊疗平台:即在征得患者同意和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旦发现息肉等早期病变,就马上进行干预处理。患者不需要检查后再次接受内镜治疗。患者是这个平台的主要受益者,这不只获得快速的诊疗,而且还降低了费用、减少了痛苦,很多患者都赞不绝口。
    “无痛化”胃肠镜:很多患者都对胃肠镜检查心存顾虑,然而次深入人心的活动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简单的诊疗水平,而是一些先进的诊疗理念,特别是通过“无痛化”胃肠镜的检查,打消了患者们的顾虑,患者在睡梦中就可以完成检查和治疗。
 
    “地域性”的早期肿瘤特点:通过筛查活动,专家们发现了我区消化道早癌所具有的鲜明地域性特点。如发现幼年性息肉3例均为维族患儿,而这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疾病,可能说明民族疾病的遗传特点;另外,还发现锯齿状息肉患者36例,锯齿状腺瘤具有独特的内镜下表现和癌变生物学特点,对比其他息肉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而当地检出率接近10%,远远高于广东地区的检出率,这也进一步提示我区消化道疾病中防治中要重视锯齿状腺瘤的问题。目前,这些早癌特点还需要大数据的进一步检验。
 
    “手把手”带教:白杨和陈羽在整个活动中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手把手”内镜带教和理论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医师进行培训,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消化内镜水平。陈羽还因地制宜地使用简单的纸盒,为当地初学胃镜的医生制作了一个“简易”胃镜带教模型,让年轻医生在理论和技术上过关后再进行真实病人的操作。通过本次活动培训出了三级内镜手术医师1人、胃镜检查医师3人。
    “阶梯式”医疗体系:早癌筛查在提高当地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更加迅速使一些疑难危重患者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一个阶梯式的消化肿瘤诊疗体系就此形成。老李就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他的子女听说有专家到门口进行早癌筛查就把老人送去检查,经筛查发现,他的胃和直肠均怀疑患有早期癌症。为了给老人更好更确切的诊疗,陈羽建议他接受了直肠肿瘤行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完整的切除了肿瘤,经病理确诊为原位癌,而胃部病变经超声内镜等检查后,考虑病变较深,送至外科行手术治疗。通过阶梯式的诊疗体系,给患者带来了更高效、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麦盖提之行拉开了南疆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序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一步,专家们将继续深入喀什各县,将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的理念传播的更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