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附院血管外科为一位高位颈内动脉瘤样扩张继以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序贯施行覆膜支架-颈动脉直接吻合术。覆膜支架与动脉直接吻合的复合手术方式,为修复高位的巨大近颅底颈内动脉瘤合并狭窄的复杂病例提供了一种微创而又安全的新治疗方案,也为今后血管外科界开展该类术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血管外科复合术式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据悉,该术式在血管外科界实属罕见,是三附院首例,亦是华南地区首例。经国内文献检索,类似术式尚未见报道。这充分展示了三附院血管外科精湛的腔内血管外科与传统血管外科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也体现了三附院血管外科在高风险、高难度、多环节的腔内与开放相结合的复合手术治疗领域又取得新的突破。
戴先生今年59岁,曾于8个月前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并失血性休克”,在血管外科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近期出现进行性反应迟钝及智力下降,入院查颈部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约90%;左侧颈内动脉远心段管径变细,血流阻力指数增高。颈部CT提示:左颈动脉分叉位于第二颈椎间隙平面,左颈内动脉起始部瘤样扩张,远心端继以70%以上的短段狭窄。
针对该病例,周忠信主任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业务学习。颈动脉病变以颈动脉壶腹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狭窄尤为常见,常规是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斑块内膜或DSA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以增加脑组织血供和避免反复性或致死性脑卒中发生。而该患者存在高位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瘤样扩张合并远心端重度狭窄的复杂病变,单纯开放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切除术或DSA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均难以一揽子解决全部病变。
经全科严密讨论,以及对病人家属的详细告知,最后决定先行DSA下左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随即行全麻下左颈总动脉-支架吻合术。经充分准备,在麻醉科保驾护航下,周忠信主任带领梁永红、冯超、颜见、叶禄伟等医生共同为患者序贯施行了局麻下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及全麻下左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支架吻合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CT提示支架畅通,左颈内动脉血流恢复。经过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据周忠信主任介绍,针对高位颈动脉分叉状态下的颈内动脉起始部瘤样扩张继以远心端重度狭窄,若行单纯颈内动脉瘤和狭窄段切除,则可能因颈内动脉血流阻断时间长、术野较高、吻合困难,容易出现脑缺血时间长、吻合口漏血甚至手术失败;若单纯DSA下腔内支架治疗,则术后可能出现支架阻塞颈内动脉、医源性脑卒中和中长期疗效差。而我们采用复合手术方式,便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该术式虽然繁琐,但较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小、较单纯支架植入术定位更确切,术后恢复也更快。
周忠信提醒,颈总动脉就像铁水管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久了难免会生“锈”,也就是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长年累月地沉积,最终出现两个结局:斑块反复脱落导致脑卒中,血管进行性狭窄引起脑缺血。颈动脉壶腹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是大脑供血不足和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又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吸烟、肥胖、高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同样会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要及时抓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蛛丝马迹,早期预防,必要时及时行内膜斑块剥脱术“除锈”治疗,是将脑卒中危险尽早消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