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消防支队紧抓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鼓励各单位自主创新,加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针对医院人流量大,病房、手术室、ICU等特殊区域空间相对封闭,消防应急和疏散尤其困难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保卫处治安队下属的消防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了4项消防培训器材,均获国家专利证书。
缘起:一次起火引发的反思
2012年10月21日,南方医院急诊输液室的日光灯突然起火,焦味弥漫,医护人员和患者惊慌,一名护士情急之下,将角落里装着2个灭火器的箱子搬到了起火现场。
火情很快被控制,小火没有成灾。但医护人员惊慌的场面和护士搬灭火器箱的反应,让医院保卫处及消防办公室负责人张新不禁反思。通过询问了解,这名护士确实不知如何打开灭火器箱门,而且医院不会操作灭火器的人不在少数。
“连灭火器箱都打不开,何谈正确使用灭火器,更何谈正确处置火情。”当过十余年专职消防员的张新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创新:研发消防培训器材
南方医院医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工作人员总数超过9000人,组织一两次演练培训无法实现全面覆盖。消防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经过调研达成了一致:“要送培训上门,让消防培训从大操场走进小科室,从大课堂走进实操室。”
2013年以来,张新等3人从如何佩戴防毒面具、如何使用室内消防栓箱、如何应对电器、油类等火灾入手,研发了一整套消防培训模拟器材,包括模拟电箱、模拟电子火盆、油锅和液化气火灾演示装置、室内消火栓箱演示装置等。
张新一边演示一边说:“为了不使地面在演练过后湿漉漉的,室内消火栓箱模拟演示装置用高压气泵代替水,对准火苗时,模拟的火苗装置上的二极管就会发光。而模拟油锅和液化气火灾演示装置特别设置了两个喷火口,一旦打着,灶面和整个灶体都会燃起火焰。设置油类火灾扑救主要是防止医院食堂和家属区引发火灾,也有助于对家庭火灾正确扑救。”
2014年底,南方医院保卫处将4个创新装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很快全部获批。他们还将这套装置研发及创新医院消防培训的经验写成论文,该论文发表在《现代医院》2014年第3期医院管理篇。
成效:已培训超过万人次
据介绍,南方医院共有建筑50栋,其中含13栋高层建筑,办理胸牌员工4800多人,学生4300多人,属市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工作人员都需要经过消防培训。除了“大课堂”的理论培训外,实操培训也要一一过关,100余名保安均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其余至少具备佩戴防烟面具、电器火灾扑救、油类火灾扑救、气体火灾扑救、消火栓使用“五项全能”。
张新介绍,在专利研发过程的两年内,已连续培训15000余人次,医生、教授、学生等都要参加。笔者留意到,用于模拟佩戴防烟面具的假人头,外面的皮套已全部磨破,只剩下光溜溜的一个钢球。
据医院介绍,下一步培训还将走进每一个科室。“目前,我们设计了一个推箱,将专利装置全部装进推箱里,便于推到各个科室进行消防培训,这样不会因水或者干粉等破坏科室环境卫生。”张新说。
(摘自《人民公安报》,作者夏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