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结果出来了,比第一次的情况明显好转!”9月20日,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儿科医护团队因为一份检查报告显得很激动:一名频死的新生儿不但被救活,而且身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这样奇迹的发生,见证了这个小小生命的顽强,也离不开医护团队不分日夜的温暖救护。
在南方七院儿科住院部,记者见到了这个“不幸”中又遇见了“幸运”的小宝宝。护士正在喂她吃奶,只见她肤色红润,脸颊饱满,嘴巴不停地吮吸,吃得津津有味。不到20分钟,45毫升的奶就吃完了,然后满足地闭上双眼,进入甜美梦乡。谁曾想到,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刚从鬼门关绕了一圈,正是南方七院儿科的医护人员把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时间倒回8月26日晚上23:19,急促的救护车警鸣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怀孕七个多月的孕妇张女士突发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情况相当危急,她的朋友马上拨打120求助。救护车到场后,张女士呼之不应,全身大汗淋漓,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测不出,未闻及胎心音。张女士被送到医院抢救时,没有任何家属陪同,至今也没有联系到其家属。
救人要紧!抢救当天科室第一时间报备医疗总值,走绿色通道,积极救治。经产科紧急剖宫产,张女士生产了一名体重2.0kg的女婴,但患儿的情况同样令人堪忧。
“由于她出生前已经没有胎心,出生后,未闻及哭声,四肢松软,无反应,肤色苍白,未听到心率,可以说是频死状态了。”儿科副主任医师叶依娜说,早已在手术室待命的新生儿复苏团队立即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使用抢救药物等处理,抢救过程紧张有序。经过积极抢救后,患儿的心率奇迹般地逐渐恢复,阿氏评分1分钟仅1分,10分钟已恢复到9分。
虽然患儿心率和自主呼吸恢复了,但由于出生前缺氧时间久,因此生后出现昏迷、肌张力异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反复肢体抽搐……医学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孩子的母亲听说了这样的情况,一度打算放弃治疗。
但如此复杂又凶险的情况,并没有吓退医护团队,他们从接诊开始就采用床边疗法,24小时全天守护。经过呼吸机辅助通气(6天有创呼吸机,2天无创呼吸机),控制缺氧后炎症损伤、改善微循环和稳定内环境,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意识水平、瞳孔、肌张力的恢复都比预期的快。
期间,南方七院特聘重症医学首席专家、儿科首席专家曾其毅了解到患儿情况也到场指导治疗,他肯定原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疗效,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稳定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尽力阻止炎症风暴进一步损伤脑组织。
“我们针对患儿存在的问题逐一击破,而且抓住了治疗的核心——控制炎症和保护脑细胞!”叶依娜表示,近两年,新生儿科遵循曾其毅教授倡导的“药无贵贱,疗效为准,适者为好”的简约治疗法。在此背景下,对这个宝宝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炎、促进免疫回归平衡、适当液体支持、加强脑部和肠道营养救治措施,全程没有使用抗生素。
医护人员全天24小时守护在床边,对患儿的情况实施动态评估。
另外,针对出生后一周患儿仍不会自主吸奶的情况,团队派出专业康复技师每天为她进行康复训练。出生14天,患儿能够每餐自主吸吮1-2ml奶液,出生第22天,患儿能够在20分钟内有力吸吮45ml。“看着她能自己吃奶,还能吃这个量,我们打心底里替她高兴,说明她的脑功能在恢复中。”叶依娜说,经过26天的积极有效治疗,患儿情况基本稳定,可以准备出院回家了。
新生儿科专科医生为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
考虑到患儿家庭情况特殊,南方七院在积极救治患儿的同时,指导家长申请救助基金,为家长排忧解难。医护人员也与家属互留联系方式,方便随时沟通。
护士耐心指导患儿母亲回家后的喂养细节。
“非常感谢南方七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医术高明,让我和宝宝重获新生!”看着在她怀里酣睡的宝宝,张女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说,在她最无助和最绝望的,是南方七院医护团队不离不弃的温情守护,才有她和宝宝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