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通识讲坛”上一堂穿越晚清的财政课

时间:2025-05-20

来源:通识教育部

点击:

5 月 13 日晚,通识教育部与尚进书院联合举办的“通识讲坛”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静雅通过《甲午战后晚清财政困局》专题讲座,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与细腻的个案分析,再现了甲午战后晚清多方势力的利益角逐。讲座既是对近代财政史的专业解读,亦为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困境提供镜鉴。

讲座重点剖析1898年《英德续借款合同》的深层影响:以苏浙鄂赣四省厘金作抵、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的特殊条款,使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王静雅指出,这种"以税抵债"模式导致"中央财政殖民化",各省被迫将38.5%的财政收入用于偿债。

讲座论述了地方督抚应对税司介入的行动,指出地方督抚的抵制本质是中央与地方利益的激烈碰撞。针对清政府推出的厘金拨补方案,王静雅揭示了其 “虚实混杂” 的本质:户部因数据匮乏、利益干扰导致方案脱离实际,引发省份抵触,地方以“财政困难” 为由拒绝执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博弈进一步撕裂统治根基,户部陷入筹款困局。

讲座深入分析了清末纾困筹策失败的关键原因,就外因而论,帝国主义通过赔款体系实施"财政绞杀。就内因而言,清末统治者的国家治理观念与愿景相悖;清廷“财”与“政”的治理能力不足;财政集权与政治失信的交互影响决定了财政纾困的最终失败。她强调,晚清财政体系的崩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权威消解、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为王朝覆灭埋下伏笔。

讲座结束后,师生围绕清廷与督抚关系、财政制度缺陷等问题展开讨论,王静雅鼓励学生以多元视角审视历史,从决策逻辑与人性规律中汲取现实启示。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