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通识教育部和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来华留学生“我在中国”中文短视频大赛决赛在智慧教室举行。来自土库曼斯坦、伊朗、也门、尼泊尔、泰国、约旦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选手齐聚一堂,以镜头为笔、中文为墨,生动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和探索文化的独特故事。
丝路青春逐梦行
大赛现场气氛热烈,留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作品主题丰富、视角多元、情感真挚:土库曼斯坦的妮璐(Nilufar Abdullayeva)在《我的未来不是梦》中,记录了从初来乍到到融入新环境的蜕变,展现了丝路情缘下的青春梦想。

伊朗的丽荷(Helia Taheri)通过《我与中国武术》,巧妙融合医学求学理想与对中华武术的热爱,讲述了从李小龙电影启蒙到赛场实践的心路历程。

中国印象话心声
尼泊尔的王恒(Raut Rakesh Kumar)以《中国奇遇记》捕捉了初到中国的新奇感受,并作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

茱莉亚(Julia)的《一个阿拉伯心灵的中国之旅》以散文诗的形式感悟中国生活的细节与多元之美,展现深度文化浸润下的个人视角转变。情感真挚而细腻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它更是故事,是色彩,是声音,是节奏。每个城市、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都让我学会了欣赏生活的细节和不同的美。”

多元文化共交融
来自也门的乐乐(Salwa Yahya Mohammed Aleryani)在《文化之旅-我与中国的缘分》里,分享了亲身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的深刻体验与文化感悟。

泰国留学生明德(Tippayajan Varuthorn)、郑美亿(Srichantamit Worakorn)、常然(Chuangchot Rattanan)合作完成的《端午节》,深入挖掘了中泰两国在节庆文化上的相似基因,进行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约旦的艾琳(Saly Hasan Sami Dardad)在《我看阿拉伯和中国美食》中,通过对比两地特色美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味蕾文化对话。

经过选手们的展示和评委评审,大赛最终结果揭晓,一等奖是《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端午节》;二等奖是《我与中国武术》和《一个阿拉伯心灵的中国之旅》;三等奖包括《中国奇遇记》、《我看阿拉伯和中国美食》和《文化之旅-我与中国的缘分》。同时现场投票选出最佳人气奖《中国奇遇记》 。

本次“我在中国”中文短视频大赛的举办,不仅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中文学习成果、分享在华体验的精彩舞台,更是搭建了一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平台。留学生们用流利的中文和富有创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立体、温暖的中国故事,架起了心灵相通的桥梁。他们作品中的点滴感悟与深刻观察,既是个人成长的珍贵印记,也充分彰显了我校在推动跨文明对话、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