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遍基层,健康守护入乡间——“虫生”说起团队“百千万工程”三地联动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24

作者:陆彩滢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点击:

2025年暑假,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虫生”说起团队开展三地联动社会实践,7月11日,团队前往登革热高发地顺德均安;7月14日至20日,兵分两路深入肝吸虫病风险区五华转水与健康素养薄弱地韶关仁化和曲江,以专业力量为三地村民筑起差异化健康防线。10天的征程中,团队累计服务群众超1150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顺德均安:筑牢登革热防线,织密社区防护网

7月11日,团队首站进驻登革热高发区顺德均安。时值蚊媒密度攀升期,队员在中心广场设立便民服务点,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同步发放防蚊手册,并通过《社区居民蚊虫防治状况调查问卷》开展调研,精准掌握居民认知盲区。

“蚊虫孳生地管理是防控关键!”队员结合顺德水乡环境特点,向当地居民科普“清积水、防叮咬、早就医”三步防控法。活动创新采用“科普+互动体验+管理者访谈”三轨模式:在宣讲现场,团队开设特色防蚊香囊制作摊位,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药材的清香伴随健康知识飘入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对社区管理者的深度访谈,聚焦防治难点,收集基层意见,为后续区域性防控方案提供实践依据。

五华转水:阻击“虫从口入”,守护舌尖安全

7月14日至18日,五华突击队深入五华县转水镇蛇塘村,针对当地“鱼生饮食文化”潜藏的肝吸虫感染风险,实施“筛查+科普”综合干预策略。

队员分组开展入户服务,为150余位村民提供血压、血糖、尿酸检测,并结合《五华肝吸虫病预防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解析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重点强调“生熟砧板要分开,鱼虾煮熟更安心”的科学加工要点,有效填补村民认知盲区。

同时,团队创新服务模式,将实验室检测技术下沉至田间地头,通过发放粪检盒、指导村民规范采样,并利用便携显微镜现场完成7份样本筛查。村民在及时获知“结果阴性”反馈后,感慨道:“检查送到家门口,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为强化健康干预的可持续性,团队在转水镇第一小学开设科普课堂,以漫画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解肝吸虫生命周期,并组织学生制作驱蚊香囊、观察虫卵标本。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深化认知,纷纷表示“今天的课太好玩了,我要讲给爷爷奶奶听!”,有效发挥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健康辐射效应。

韶关仁化和曲江:精准提升健康素养,多元服务惠泽乡民

7月14日至20日,韶关突击队先后前往韶关市仁化县新城社区与曲江区沙溪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团队从基础服务、科普教育双线发力,扎实推进基层健康行动。

在基础服务层面,团队采取社区集中设点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为千余人次提供血压、血糖、尿酸检测服务,通过《韶关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步完成150余份有效问卷收集,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与健康素养水平有了深入了解。

为深化健康知识普及,团队在仁化与曲江开设特色科普课堂,通过“击鼓传花”问答竞赛激发儿童参与热情,并融入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卵、健康素养知识互动游戏等环节,将核心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同时,积极拓展服务覆盖面,分队加入韶关市“健康韶关·医路同行”大型义诊活动,团队成员在活动中为当地居民提供血糖、血压和尿酸检测服务,以专业行动充实义诊力量,扩大健康服务覆盖面。

青春答卷:在乡野沃土书写健康中国使命

从顺德水乡的登革热防控,到五华鱼生餐桌上的肝吸虫阻击,再到韶关山区的健康素养播种,“虫生”团队以专业与温度诠释新时代医学生的担当。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切体悟:“基层是公共卫生的‘神经末梢’,只有将知识播撒到田埂巷陌,才能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

未来,“虫生”说起团队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践,带着基层经验继续深耕,致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乡村健康的坚实力量。团队将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坚实的健康动能,让青春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建设健康广东的征程中持续发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