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澄,2020级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学专业学生(辅修:2021级法学双学位),现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学(血液病)直博。
提高知识水平,练好基本功
怀着自幼对医学的向往,我在每一项高考志愿中都填报了医学院校,终于在2020年的夏天如愿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进入大学后,面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坚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理念,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学习,打牢知识基础,并将绩点始终维持在年级前列。
课堂内外,我充分利用书本外的各种资源,不囿于课本和考试,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主要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除主要教材以外,选用一本英文教材同步阅读,打下了医学英语的基础。在进入临床学习后,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利用UpToDate等循证医学资源辅助学习;在技能课和临床见习实习中充分接触临床实践,体会临床思维。我坚信,本科期间对医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将为未来的从医道路打下重要的基础。

(麻醉科实习期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结缘图书馆
图书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还提供了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图书馆不仅仅是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更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求知、自由、独立而平等。本部、顺德两馆见证了我在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成长。在图书馆学习的日子是我大学生活最快乐的时光,在此感谢图书馆五年来的相伴。
立志转化医学研究
在顺德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起步自己的科研,如何做有价值的研究。当时我思考的答案是,经过临床验证、回答临床问题可能是确定临床医生研究价值的最有力的证据。此时,转化医学的理念便进入心中。于是,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我便选择了基础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学科——免疫学;在免疫学中,我又选择了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较多的领域——免疫细胞治疗。立志转化医学研究这一认识不仅是我在本科期间开展科研实践的指导原则,也成为我后来选择继续在血液病学领域学习的缘由。
医法结合,关注宏观产业发展
缘于对法学的兴趣,我也报读了卫生管理学院开设的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完成了所有辅修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的撰写和暑期实习,获得了法学双学位。由于对细胞治疗产业化前景的期待和作为医学生对患者安全和医疗损害问题的重视,我在法学系雷娟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题为《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受试者保护法律制度探究》的毕业论文,并通过了法学双学位的毕业答辩。通过较为系统的法学基础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探索,使我对法学基本理论和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相关的法律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与法学雷娟老师的毕业合影)
实践科研
在基础医学院毕恩广老师、高媛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在该项目中,在周扬师兄等师兄师姐的传帮带下,我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运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细胞实验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有了基本认识。
在珠江医院血液科涂三芳老师课题组期间,我在临床研究、综述写作和血液病临床的各方面形成了基本认识,特别是增进了对恶性血液病的CAR-T细胞治疗转化医学研究的认识;并最终发表了1篇SCI论文。期间得到了韩诗师姐、卓亚琪师姐等师兄师姐的帮助和启发,在此特别志谢。回顾本科期间的科研实践,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我相信这些工作总体上践行了在顺德期间确立的转化医学研究的志向,并为以后在血液病领域的继续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结缘血液
接触医学之初,我并未对血液病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与之结缘。血液病学是践行转化医学理念最前沿的阵地之一。由于血液肿瘤具有谱系分化和“液体肿瘤”的特点,血液肿瘤的疾病生物学相较于实体肿瘤更加明确,新技术应用更加迅速。包括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内的许多新技术都是在血液学领域完成了first-in-human的应用。也正是血液病领域细胞治疗的这些转化医学实践,让我决心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并坚信在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
在南方医科大学度过的这五年,是我人生中宝贵的时光。在这五年中我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初步构建了医学知识体系并将儿时医学的梦想转化为现实。愿母校蒸蒸日上,愿每一个你都能在这里成为理想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