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林岚老师组织的临床见习活动,被分配至小儿综合内科。怀揣着兴奋与期待,我首次以“医生”的身份踏入医生办公室。在这里,我结识了我的带教老师——专注于儿童肾病方向的住院医师满昌明老师。

在满昌明老师的引领下,我度过了充实的第一周:跟随他查房、参与门诊。他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巧妙地将书本知识融入一个个鲜活的小患者病例中。通过观摩病历分析、骨穿、腰穿等操作,我亲眼见证了黄疸、胃溃疡、喉梗阻、胰腺炎、肺部实变等抽象名词在临床上的真实呈现。综合内科病种多样,肺炎、发热、呕吐等常见病更让我体会到日常诊疗的脉搏与生命的脆弱。
怀揣对神经学科的浓厚兴趣,第二周转至小儿神经内科。跟随周细中教授查房与门诊的经历,成为我见习中的高光时刻。一位10岁的男孩深因2022年的意外遭受严重脑损伤,周教授坦言“这孩子当初是从鬼门关抢回来的”。查房时,男孩正专注地在病床上书写汉字。望见周教授走近,他努力地、一字一顿地喊出“周——教——授”。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击中了我。这声略显吃力却无比清晰的呼唤,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儿科医生的职业真谛——治愈他人,亦是对自我灵魂的抚慰。
周三下午,周教授的门诊繁忙异常,甚至临时加号。从两点半到晚上七点半(我们离开时,诊室外仍有六七个家庭在守候),整整五个小时,周教授未曾停歇,水杯始终搁置一旁。他全情投入于每一位患者,无论复诊还是初诊,都耐心细致地向家属解析病情。那句“医者父母心”,在他疲惫却坚定的身影中具象化了。他用行动为我们这些见习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不灭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