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市曲江第一中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积极响应 “双百行动”号召,组织人工智能专业团队走进曲江一中,为这里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聚焦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讲座。电子技术系教师杜俊杰博士携“Jetmax 三自由度机器人”,用生动的讲解与精彩的演示,在中学生心中播种下了探索科技奥秘的种子。

当机器人拥有“身体与智慧”
“如果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通过身体感知世界,会发生什么?”杜俊杰博士以这个问题开启讲座,引出“具身智能”这一前沿概念。他解释道,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交互,实现认知与学习——这正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
讲座层层深入,杜俊杰为同学们逐一讲解了具身智能的三大技术基础,用动态示意图展示了机器人驱动与运动学原理,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到机器人如何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实现灵活运动。从视觉、触觉、惯性等多模态传感系统,再到精准的反馈控制机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拆解了机器人的“感官”与“神经”。当介绍到基于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决策方法时,他形象地比喻:“这相当于为机器人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
从物体抓取到手术台的智能跨越
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实时演示环节,Jetmax机器人灵活地进行货物拾取、自动分拣和目标跟踪,每一个精准动作都引发阵阵惊叹。通过展示基于遥控操作和视频的模仿学习技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主动识别和物品收纳等复杂任务,展现了从“模仿”到“自主”的能力跃迁。当Jetmax机器人精准抓取起最后一个目标物时,课堂爆发的掌声不仅是对技术的赞叹,更是对创新梦想的呼应。
杜俊杰还进一步分享了具身智能的前沿突破:通过“从模拟到现实”的深度强化学习训练,机器人已能参与足球比赛,展现出动态环境下的快速决策能力;在医疗领域,具身智能技术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实现自主操作,为精准医疗开辟了新可能。这些案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和现实应用。

在山区学子心中种下科学种子
“机器人将来能完全替代医生做手术吗?”“它如何识别不同物体的材质?”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并踊跃尝试亲手操控机器人,人工智能团队的老师们一一耐心指导。曲江一中教务处主任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端机器人,这种体验是课本无法给予的。”
作为“双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是南方医科大学优质科技和教育资源下沉基层的生动实践。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剑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科技进校园”系列活动,打造更多精品科普课程,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带到粤东西北地区的中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