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用这几句诗歌以咏志,成为千古绝句。而当下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在“9.3”大阅兵上领头的老兵方阵,那颤颤巍巍的军礼,那依然如炬的眼神,代表了一位军人不屈的傲骨。
早就知道这次规模空前的阅兵仪式不仅是为了耀我国威,扬我中华,也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同胞,向全天下昭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决心。今日的太平盛世,离不开当年每一位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官兵,离不开每一位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勇士。所以今天我们用盛大的仪式向他们感恩、致敬,也提醒后辈不要忘了当年这些勇敢的将士,是如何为我们打下这片天。
阅兵式上,习主席慷慨激昂的讲话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赤子心强有力的跳动起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雄伟之音还萦绕在耳畔,便看见威武的三军仪仗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迈过天安门广场。而紧接着他们出场的,便是此次阅兵式最大的亮点——老兵方阵。
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受阅的抗战老同志,由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他们中,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102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78岁。
当受阅车辆缓缓驶入天安门广场,镜头给到每一位老兵时,我终于按捺不住感动的泪水。是的,他们不再年轻了,他们不能像其他方阵的年轻士兵一样,踏着正步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他们的军礼不再标准了,甚至手指都无法伸展;他们也不再是当年拿着大刀长枪,一腔热血,奋勇杀敌的男儿。可是没有人比他们的眼神更坚定,没有人比他们更理解和平的珍贵,没有人感受过那些枪林弹雨,流离失所的日子。历史让许多记性蒙上了灰尘,但老兵胸前满满的军功章,闪着金灿灿的光,照耀着那场战争,那段历史……
老兵方阵震撼了所有人。人们在电视报纸还有各种自媒体上纷纷表达了对抗战老兵的敬意。看着他们沧桑的面容,我开始想象70年前他们冒死保卫国家的时候是如何的顽强而惨烈。子弹穿过他们的手臂,胸膛,无数战友牺牲在自己面前,又或者和残忍的敌人正面对抗。恐怕再生动的影视作品也无法完全表现出当时的氛围。有许多老兵义务担任起了讲解员,做抗日宣传展览,几十年如一日。为的就是希望后辈不要忘却那段艰难的岁月,不要忘却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受阅车上的老兵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共和国最高的致敬和礼遇。但还有许许多多老兵没能来到现场,虽然未能身临其境,可他们对着电视机唱国歌,行军礼,在家人的搀扶下,在病榻上,热泪盈眶的看着祖国雄伟之师的画面令人动容。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他们对自己参加过的每一次战役,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仿佛70年只是眨眼一瞬。我才终于明白,历史从不是影视剧中几经厮杀后就能举起胜利大旗,而是含着泪水忍着伤痛,从战友的尸体上踏过,接受无数生离死别,才勉强取得了胜利。
作为人民英雄的老兵们从未标榜过自己,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听出了遗憾,遗憾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未能看到这一幕,遗憾自己不再年轻,不能再为国家做点什么。是的,时间的年轮已经转过七十年了,平均年龄90岁的老兵们,在耄耋之年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无疑是幸运的。微博上的一句话却像一把尖刀刺进了我心里:十年之后,也许再没有老兵了。当我们庆祝抗战胜利80年,90年,100年的时候,也许,这世上,再也没有老兵,甚至也没有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想到这里,一阵悲凉。这就是必须铭记历史的意义,生命是有限的,抗战精神却必须永恒!这次的老兵方阵,让我们重新关注起这一伟大的,令人钦佩的群体。但并不是所有老兵的晚年生活都那么幸福,他们之中,有的正饱受病痛的折磨,有的早在多年前就患上了阿茨海默症。70年前他是英勇威风的将领,如今他只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小孩。正因我们无法拒绝容颜衰老,无法抵抗岁月凋零,所以才要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纪念他们。正如老兵们的那句口号“我们不怕死亡,怕被遗忘!”战争与落后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能以史为镜,丢了底线。
安排抗战老同志受阅,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支前模范的敬意。不仅仅是抗战老兵,苏联红军、美国飞虎队等老兵和子女代表也前来参阅。70年前,大量外籍军人和国际友人来华支援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希冀,是对生命崇高的礼赞。
也许十年之后再无老兵,但抗战精神必将不朽!请允许我叫所有老兵一声爷爷,愿您的晚年幸福祥和。
这盛世,如您所愿!